宝宝得了病毒性肺炎怎么办
病毒性肺炎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对症支持、预防并发症、环境调节、密切观察等方式治疗。病毒性肺炎通常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
1、抗病毒治疗:
针对特定病毒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适用于流感病毒,利巴韦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效。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早期用药能缩短病程,重症患儿可能需要静脉给药。
2、对症支持:
发热超过38.5℃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咳嗽剧烈时可雾化吸入生理盐水。保持鼻腔通畅,使用吸鼻器清除分泌物。适当抬高床头30度有助于改善呼吸,每日保证足够液体摄入防止脱水。
3、预防并发症:
继发细菌感染时可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监测血氧饱和度,低于92%需考虑氧疗。警惕中耳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出现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表现应立即就医。
4、环境调节:
保持室内湿度50%-60%,每日通风2-3次。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家庭成员需勤洗手,患儿餐具毛巾单独使用。体温正常后仍需居家观察3-5天。
5、密切观察:
记录每日体温、呼吸频率、进食量及精神状态。注意有无胸凹陷、鼻翼煽动等呼吸困难表现。6月龄以下婴儿、早产儿或基础疾病患儿需住院治疗。症状加重或持续超过1周应复诊评估。
患病期间宜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蔬菜泥等,少量多餐保证营养。恢复期可逐步增加瘦肉粥、蒸蛋等优质蛋白。保持每日适当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居室定期紫外线消毒,患儿衣物单独清洗。疫苗接种是重要预防手段,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应按计划接种。母乳喂养可增强婴儿免疫力,母亲需注意补充维生素A、C、D等营养素。密切接触者出现症状应及时隔离,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