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异常要提防肠癌

来源:生命时报

以往大肠癌好发于中老年,高发年龄在50岁以后。但近年来30岁以下的青年白领患大肠癌的比例逐渐升高,占总患病率的10%。久坐少动、饮食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是主要影响因素。

高危对象1.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2.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3.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4.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5.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6.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7.50岁以上无症状人群。两周肛肠症状:大便习惯改变(慢性便秘、慢性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黏液血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筛查建议1.40岁以上有症状高危对象,经两周对症治疗无缓解者,应及时做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任一指标阳性应进行钡剂灌肠检查或肠镜检查。FOBT阳性者亦可直接进行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如FOBT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显示有异常,建议做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2.40岁以上无症状高危对象,每年接受1次FOBT检查,如隐血试验阳性,则加钡剂灌肠检查或肠镜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如FOBT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

3.年龄大于20岁的FAP和HNPCC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进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如基因突变检测阴性,则按照40岁以上个体进行筛查。4.50岁以上无症状筛检对象,每年接受1次FOBT检查,每5年接受1次大肠镜检查。预防建议1.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2.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3.适当服用膳食补充剂,如ω-3或钙剂;4.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可能对预防肠癌有效,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既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又预防肠癌发生,具体使用须咨询医生;5.戒烟戒酒,避免烟酒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