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时疼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分娩疼痛主要由子宫收缩、产道扩张、胎儿压迫、心理因素及个体差异共同引起。分娩疼痛的产生机制主要有子宫肌肉缺血缺氧、宫颈扩张神经刺激、盆底肌肉牵拉、焦虑恐惧情绪放大痛感、疼痛阈值差异等因素。

分娩时疼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子宫收缩:

分娩时规律性宫缩导致子宫肌层缺血缺氧,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质。宫缩强度可达50-100毫米汞柱,每次持续60-90秒,这种周期性缺血再灌注过程是阵痛的主要来源。初产妇宫缩痛多集中在腰骶部,经产妇更多表现为下腹紧缩感。

2、产道扩张:

胎儿娩出过程中宫颈需从闭合状态扩张至10厘米,阴道和会阴部肌肉极度拉伸。宫颈扩张会直接刺激盆腔内脏神经,阴道扩张激活阴部神经的躯体感觉纤维,这种躯体痛定位明确且尖锐。第二产程中会阴体拉伸至原有长度的3倍,神经末梢机械性损伤产生灼烧样疼痛。

3、胎儿压迫:

胎头下降过程中对骨盆底、直肠和骶骨产生持续压力。枕后位胎儿对骶骨神经丛的压迫可引发典型腰骶部放射痛,胎头对膀胱和直肠的挤压会产生强烈便意感。这种深部组织受压导致的疼痛性质为钝痛,常伴有明显内脏牵涉痛。

4、心理因素:

焦虑恐惧情绪通过边缘系统放大疼痛感知,应激反应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子宫血管收缩。对分娩过程的未知感会使疼痛评分提高30%-40%,既往负面生育经历可能触发条件反射性肌紧张。心理干预可降低疼痛敏感度,产前认知行为训练能使痛阈提高15%-20%。

5、个体差异:

遗传基因决定疼痛阈值差异,COMT基因变异者对疼痛更敏感。体内内啡肽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痛觉调节,经产妇因产道弹性改变疼痛程度较初产妇轻20%-30%。肥胖孕妇因脂肪组织缓冲作用可能减轻骨性产道压迫痛,但会增加肌肉牵拉痛。

分娩时疼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建议孕妇在妊娠晚期进行规律盆底肌锻炼,每天做30分钟生育舞蹈有助于增强肌肉柔韧性。学习拉玛泽呼吸法能降低疼痛感知强度,产前摄入复合碳水化合物可维持分娩体力。水中待产能减轻30%左右宫缩痛,分娩时保持直立体位利用重力作用缩短产程。产后及时进行会阴冷敷可缓解组织水肿疼痛,母婴皮肤接触促进催产素分泌帮助子宫恢复。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