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 欧盟看得很重

来源:生命时报

湿地是地球最宝贵的资源之一,通常处于淡水湖泊、河流等水源与土地的交汇地带。它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控制土壤侵蚀、补充地下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维持碳循环和保护海岸等极为重要的生态功能,有着“地球之肾”的美誉。据统计,目前湿地占地球表面积约6%,为地球上超过20%的已知生物提供了生存的必要条件。

为唤起人类对这样珍贵的自然资源的重视,1971年2月2日,荷兰、俄罗斯、奥地利、伊朗等18个国家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并把这一天定为“世界湿地日”。我国于1992年正式加入该公约,当时我国湿地占国土面积不到4%,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5年,我国已有湿地面积5360万公顷,占全部国土面积的5.58%。

欧洲许多国家非常重视湿地保护。欧洲共同体(欧盟前身)曾签署《鸟类法令》。1992年,欧盟签署了《动植物栖息地法令》,并组建了一个名为“自然2000”的欧洲自然保护框架网络。2015年颁布的《欧洲水资源框架法令》要求各成员国必须将境内全部水域水质提升到“良好”及以上档次,为保护湿地提供优质条件。自此,湿地成为欧盟环境保护中的重头戏,成员国不得因经济利益而蓄意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否则将面临高额罚款及严格整改。

为持续保护湿地,欧盟还通过了《欧洲农业共同政策》,给各国提供了限制使用湿地的补助金,各成员国每年可收到标准为350欧元/公顷的湿地补助。德国在30年间共发展了30个湿地恢复及保护项目,湿地核心区域面积已达11.4万公顷。为了确保农民自愿将农田转化为湿地,德国政府直接将补助金发放到农民个人账户中,提高了他们保护湿地的积极性。

为了更加高效地管理湿地,西班牙政府指导湿地保护协会、动物保护协会等机构,每年组织湿地生态调查,了解湿地最新信息,以便及时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此外,西班牙多尼亚那国家公园还与附近14个城市的政府和学校建立了自然教育项目,每年到这里学习湿地及自然知识的学生和成人达3万之多,真正做到了湿地教育“从娃娃抓起”。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