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患者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败血症患者需注意感染控制、药物规范使用、营养支持、生命体征监测及并发症预防。主要注意事项包括严格遵医嘱用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伤口护理、避免交叉感染、定期复查指标。
1、感染控制:
败血症患者需严格实施接触隔离措施,病房每日紫外线消毒,医护人员操作前后规范手卫生。开放性伤口需每日无菌换药,中心静脉导管等侵入性装置需评估留置必要性。出现新发发热或炎症指标升高时需立即进行血培养检查。
2、药物使用:
抗生素需严格按时足量使用,常见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等广谱药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时需通过中心静脉泵入,并持续监测血压变化。糖皮质激素等辅助治疗需警惕二重感染风险。
3、营养支持:
急性期首选肠内营养制剂如短肽型配方奶,每日热量需达到25-30kcal/kg。存在胃肠功能障碍时可暂时采用静脉营养,注意补充谷氨酰胺等免疫营养素。恢复期逐步过渡至高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不低于1.5g/kg。
4、体征监测:
每2小时记录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四大生命体征,特别注意体温双峰现象。每日检测血常规、降钙素原、乳酸等指标,尿量需维持每小时0.5ml/kg以上。出现意识改变或呼吸急促需立即进行血气分析。
5、并发症预防:
卧床期间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双下肢穿戴弹力袜预防深静脉血栓。进行深呼吸训练避免肺部感染,口腔护理每日4次预防念珠菌病。恢复期需逐步进行床旁坐起、站立等康复训练。
患者出院后需保持居室通风干燥,每日测量体温2次并记录。饮食选择清蒸鱼、鸡蛋羹等易消化高蛋白食物,避免生冷刺激食品。逐步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6个月内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按医嘱定期复查炎症指标、肝肾功能,携带医疗警示卡注明过敏药物史。家属需学会识别嗜睡、皮肤瘀斑等预警症状,发现异常立即急诊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