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皮肤过敏可能由接触性过敏原、食物过敏原、药物过敏反应、昆虫叮咬以及自身免疫异常等因素引起,需警惕过敏性休克、血管性水肿和全身性荨麻疹三种严重情况。
1、接触性过敏原:
皮肤直接接触某些物质如镍制饰品、染发剂或乳胶后,可能引发局部红斑、丘疹或水疱。这类过敏属于Ⅳ型迟发型超敏反应,脱离过敏原后症状可逐渐缓解,严重时需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2、食物过敏原:
摄入海鲜、坚果或蛋类等致敏食物后,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可在数分钟内导致皮肤瘙痒伴风团。伴随症状包括唇舌麻木、消化道不适,需立即停用可疑食物并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
3、药物过敏反应:
青霉素类或磺胺类药物可能诱发全身对称性药疹,表现为弥漫性红斑或靶形损害。这种情况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有关,需立即停用致敏药物并使用地塞米松等系统激素治疗。
4、昆虫叮咬:
蜂类或蚊虫叮咬后注入的毒液可能引起局部剧烈肿痛,严重者出现全身性荨麻疹或呼吸困难。这种情况属于IgE介导的速发型反应,需立即清除毒刺并使用肾上腺素笔急救。
5、自身免疫异常:
慢性荨麻疹患者可能存在自身抗体导致肥大细胞持续活化,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风团。这种情况需进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确诊,治疗上采用奥马珠单抗等生物制剂调节免疫。
急性皮肤过敏发作期间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摩擦刺激,用温水清洁皮肤后及时涂抹保湿霜修复屏障功能。记录每日饮食和接触物有助于排查过敏原,家中常备口服抗组胺药物应对突发症状。出现胸闷、声嘶或意识改变等全身反应时需立即就医,进行肾上腺素注射和气道支持治疗。过敏体质者建议定期检测血清特异性IgE水平,必要时进行脱敏治疗降低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