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鼻窦炎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霉菌性鼻窦炎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鼻窦炎症性疾病,主要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大类,常见致病菌包括曲霉菌、毛霉菌等。该病主要表现为鼻塞、脓性鼻涕、头痛、面部压迫感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视力改变或颅内感染。
1、病因机制:
霉菌性鼻窦炎多发生在免疫力低下人群,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会破坏鼻腔菌群平衡。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及器官移植术后患者更易发生侵袭性感染。环境因素如潮湿气候、霉变环境也是重要诱因,真菌孢子通过呼吸道进入鼻窦后繁殖引发炎症反应。
2、临床分类:
非侵袭型包括真菌球型和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前者常见于上颌窦,后者多伴鼻息肉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侵袭型分为急性暴发型和慢性侵袭型,可破坏骨质并向眼眶、颅内扩散,死亡率高达50%。免疫正常者多表现为慢性病程,影像学可见钙化灶是特征性表现。
3、典型症状:
早期表现为单侧鼻塞、恶臭脓涕、涕中带血或褐色分泌物,伴随患侧面部胀痛或牙齿放射痛。侵袭型可能出现发热、眼球突出、视力下降等眶并发症,或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等颅内感染征象。变应性型常伴多发鼻息肉和顽固性哮喘发作。
4、诊断方法:
鼻内镜检查可见中鼻道脓性分泌物或坏死组织,CT显示窦腔高密度影伴钙化点。病理检查发现真菌菌丝是金标准,需进行六胺银染色或PAS染色。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对侵袭型诊断有辅助价值,但需与曲霉球型鉴别。
5、治疗原则:
真菌球型需手术清除病灶配合鼻腔冲洗,常用抗真菌药物包括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等。变应性型需联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调节治疗。侵袭型需静脉用抗真菌药至少6周,合并糖尿病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所有患者术后需定期鼻内镜复查预防复发。
保持居所通风干燥,避免接触霉变环境,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出现单侧鼻塞伴血性分泌物应及时就诊,术后患者可使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增强免疫力是关键,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但切忌自行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霉菌过敏者需进行环境控制,必要时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