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颌下腺炎下巴底下有个肿块图

1、细菌感染:

化脓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致病菌,多因口腔黏膜破损或牙周感染蔓延至颌下腺。急性期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可能伴随发热。需进行脓液培养后选择敏感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等,同时配合热敷促进炎症消退。

慢性颌下腺炎下巴底下有个肿块图

2、导管结石:

颌下腺导管内钙盐沉积形成结石,阻塞唾液排出导致腺体肿胀。典型症状为进食时肿块增大伴胀痛。直径小于5毫米的结石可通过酸味食物刺激唾液冲刷,大于8毫米需行导管切开取石术或超声碎石治疗。

3、免疫功能异常:

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疾病会导致淋巴细胞浸润腺体,造成慢性无痛性肿大。需检测抗SSA/SSB抗体确诊,使用羟氯喹调节免疫,严重者需短期应用泼尼松控制炎症反应。

慢性颌下腺炎下巴底下有个肿块图

4、炎症扩散:

邻近扁桃体炎、智齿冠周炎等病灶可能波及颌下腺,表现为反复肿胀。需处理原发感染灶,如拔除阻生智齿、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必要时联合使用甲硝唑抗厌氧菌治疗。

5、口腔卫生不良:

长期牙菌斑堆积易引发逆行性感染。建议每日两次巴氏刷牙法清洁,使用牙线清理牙间隙,餐后用氯己定含漱液漱口。慢性期可按摩腺体部位帮助唾液排出。

慢性颌下腺炎下巴底下有个肿块图

日常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多食用柠檬、山楂等促进唾液分泌的酸性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若肿块持续增大超过两周、出现皮肤破溃或伴随持续发热,需立即就诊排除肿瘤性病变。急性发作期可暂时冰敷缓解疼痛,但禁止自行挤压肿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