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老人上厕所出现这几个症状,或是肾病来临信号,建议去检查
厕所里的那些事,年轻人总爱避而不谈,可对老年人来说,却是健康的晴雨表。最近张大爷发现夜尿次数越来越多,起初以为是喝水太多,直到脚踝肿得像馒头才去医院,结果查出了肾功能不全。其实肾脏病变早期,上厕所时就会发出预警信号!
一、排尿习惯的微妙变化
1、夜尿频繁要当心
正常情况下夜间排尿0-1次,如果突然增加到3次以上,排除睡前饮水因素后,就要警惕肾浓缩功能下降。特别是伴随尿量增多(24小时超过2500ml),可能是肾小管重吸收障碍。
2、尿色异常藏玄机
健康尿液呈淡黄色,出现这些颜色要重视:
·洗肉水色:可能提示血尿。
·浓茶色:胆红素升高信号。
·酱油色:肌红蛋白尿特征。
二、身体发出的配套信号
1、水肿从脚踝开始
肾脏病变导致的水肿有典型特征:晨轻暮重,最先出现在脚踝和眼睑。用手指按压胫骨前皮肤,凹陷超过2秒不恢复就要警惕。
2、难以解释的疲劳感
肾功能下降时毒素堆积,会出现异常疲倦、注意力不集中。这种疲劳感与普通劳累不同,休息后也难以缓解。
三、容易被忽略的危险信号
1、尿中泡沫久久不散
排尿后观察马桶,如果泡沫细小密集且15分钟不消散,可能提示蛋白尿。就像打鸡蛋时产生的泡沫,说明尿液中漏出了大量蛋白质。
2、排尿疼痛不简单
老年人出现排尿灼热感,别简单归因为"上火"。特别是伴随腰酸、低热时,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已经波及肾脏。
四、三个护肾黄金法则
1、每天喝够8杯水
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保持均匀的水分摄入。建议每小时喝100ml左右,睡前2小时适当控制。
2、定期做尿常规检查
每年至少检查1次尿常规和肾功能。已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查1次。
3、控制血压血糖
将血压稳定在140/90mmHg以下,空腹血糖控制在6.1mmol/L以内。这两个指标是伤肾的"隐形杀手"。
肾脏的代偿能力很强,等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损伤过半。建议50岁以上人群养成记录排尿日记的习惯,包括次数、颜色、尿量等数据。如果发现文中提到的任何异常,别犹豫,尽快去肾内科做个尿检和肾功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