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人数越来越多!医生建议:吃饭时的这3个习惯,最好尽早改掉

最近有个词在年轻人里特别火——"脆皮"。原本形容游戏角色血薄防低,现在被用来调侃自己体检报告上各种超标数字。但当你发现连肠道都开始"脆皮化"时,这事儿就不好笑了。某三甲医院消化科医生透露,现在30岁以下的肠镜预约量比五年前翻了两倍,那些躺在检查床上后悔的年轻人,往往都有三个共同的就餐习惯。

肠癌人数越来越多!医生建议:吃饭时的这3个习惯,最好尽早改掉

一、把外卖当三餐盲盒开

当代打工人最熟悉的烹饪方式,是打开手机APP滑动手指。重油重盐的盖浇饭配奶茶,成了标准"工作餐套餐"。但你可能不知道,肠道黏膜修复需要膳食纤维当"建筑材料",而外卖里那几根蔫黄的配菜,连当"装修辅料"都不够用。更可怕的是高温反复加热的食用油,会产生损伤肠壁的醛类物质,这相当于每天都在给肠道刷"腐蚀性涂料"。

二、把进食速度调成二倍速

边回消息边狼吞虎咽的打工人,吃饭速度堪比短视频进度条。食物没有经过充分咀嚼,大块食物直接冲进肠道,就像把未分类的垃圾直接扔进处理厂。胰腺要超负荷分泌消化酶,肠道绒毛被摩擦得红肿发炎。有学者做过实验,同样一份餐食,咀嚼40次的人比咀嚼15次的人,肠道炎症指标低23%。

三、把夜宵当深夜情感代餐

肠癌人数越来越多!医生建议:吃饭时的这3个习惯,最好尽早改掉

晚上十点后的烧烤摊,总坐着用食物填补空虚的年轻人。但肠道也有自己的"生物钟",夜间本该进入修复模式。此时大量进食,就像让加完班的员工立刻通宵团建。未消化的蛋白质在肠道发酵,产生的氨类物质会直接损伤肠上皮细胞。广州某医院体检中心发现,连续三年保持夜宵习惯的人群,肠道息肉检出率是普通人群的1.8倍。

给肠道减负的实操方案

1.每周设定两天"绿色餐单日",主食换成燕麦、荞麦等全谷物,搭配焯水的深色蔬菜,给肠道放个"轻食假"。

2.吃饭时把手机倒扣,尝试用非惯用手拿筷子,强迫自己放慢进食速度。

3.晚上八点后改用小号餐具,煮一碗银耳羹或温热的杏仁奶,满足口欲又不增加负担。

肠癌人数越来越多!医生建议:吃饭时的这3个习惯,最好尽早改掉

那些被我们忽视的腹胀、排便习惯改变,都是肠道发出的摩尔斯电码。改变三个吃饭的小动作,可能比花大价钱买保健品更有意义。毕竟在健康这场游戏里,我们谁都不想真的变成"脆皮玩家"。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