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一个说法:脑梗患者要闯过“三道坎”,闯过去就能大大延长寿命。这“三坎”究竟是什么?为什么50岁后要特别注意?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帮你提前了解,早做准备。
1.第一道坎:急性期(发病后1个月内)
脑梗刚发作时,病情往往最凶险。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如果抢救不及时,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这个阶段的关键在于快速就医,争取在“黄金时间窗”(通常是4.5小时内)接受溶栓或取栓治疗。
很多人在这个阶段容易犯两个错误:一是误以为只是“头晕”“手脚发麻”,耽误就医;二是家属犹豫不决,不敢签字做手术。记住,脑梗抢救是争分夺秒的,越早干预,恢复的可能性越大。
2.第二道坎:康复期(发病后1-6个月)
闯过急性期后,接下来就是漫长的康复过程。这个阶段决定了患者未来能恢复到什么程度。有些患者觉得“能活下来就不错了”,放弃康复训练,结果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甚至长期卧床。
康复不是简单的“静养”,而是需要科学训练,包括肢体活动、语言恢复、吞咽功能锻炼等。坚持康复的患者,往往能重新走路、说话,甚至回归正常生活;而放弃康复的人,可能长期依赖他人照顾,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3.第三道坎:复发期(长期风险)
脑梗不是“一次过关”就万事大吉,复发风险很高。很多人出院后,以为“病好了”,不再吃药、不控制饮食、不监测血压血糖,结果短时间内再次脑梗,甚至比第一次更严重。
预防复发需要长期管理,包括按时服药(如抗血小板药、降压药、降脂药)、健康饮食(低盐低脂)、适度运动、定期复查。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更要严格控制指标。
做好这些,降低脑梗风险
1、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脑梗的“隐形杀手”,一定要定期监测,按医嘱服药。
2、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酒精过量也会增加脑梗风险,能戒就戒,实在不行也要减量。
3、适量运动:每天30分钟快走、游泳或太极拳,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管硬化风险。
4、饮食调整: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少吃油炸食品和加工肉类,减少盐和糖的摄入。
5、定期体检:50岁后每年做一次颈动脉超声、心电图等检查,早发现血管问题。
脑梗不是“老年病”,近年来年轻患者也在增加。50岁后尤其要重视血管健康,别等发病了才后悔。提前了解“三道坎”,做好预防和管理,才能让大脑和身体更长久地健康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