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开始衰竭,不是看腹部痛不痛!医生:若有几个症状快去就诊
最近有个朋友去医院体检,肝功能报告显示异常,但他自己完全没感觉,甚至腹部也不痛。医生告诉他,肝脏是个“沉默的器官”,早期损伤往往没有明显疼痛,等到真正疼起来,可能已经晚了。
很多人以为肝脏出问题一定会腹痛,其实不然。肝脏没有痛觉神经,即使受损70%以上,仍可能默默工作,不发出明显信号。等到真正出现剧烈疼痛时,往往已经进入严重阶段。肝脏健康不能只靠“痛不痛”来判断,更要关注那些容易被忽视的预警信号。
1.皮肤发黄,眼睛变黄
肝脏负责代谢胆红素,一旦功能受损,胆红素堆积在血液中,就会导致皮肤和眼白发黄,医学上称为“黄疸”。如果发现皮肤或眼白突然变黄,别以为是熬夜或疲劳,赶紧查查肝功能。
2.疲劳感挥之不去
肝脏是身体的“能量工厂”,负责合成和储存能量。如果肝功能下降,即使睡够8小时,仍可能感到极度疲惫,甚至起床后依然乏力。这种疲劳感不同于普通劳累,而是持续性的,休息也无法缓解。
3.食欲下降,恶心反胃
肝脏参与消化,分泌胆汁帮助分解脂肪。如果肝功能异常,胆汁分泌减少,人就会莫名厌油、食欲不振,甚至闻到油腻食物就恶心。有些人还会出现频繁的胃胀、消化不良,误以为是胃病,结果一查才发现是肝的问题。
4.尿液颜色变深
健康人的尿液通常是淡黄色,但如果肝脏代谢异常,胆红素进入尿液,颜色会变得深黄甚至茶色。如果喝水足够但尿液依然深如浓茶,别忽视,可能是肝脏在求救。
5.皮肤瘙痒、蜘蛛痣
肝功能异常时,体内毒素无法正常排出,可能刺激皮肤神经,导致全身瘙痒。肝脏代谢雌激素能力下降,毛细血管扩张,会在胸前、手臂等部位出现“蜘蛛痣”——中心红点,周围辐射状细血管,按压会褪色。
6.脚踝、腹部水肿
肝脏合成蛋白质不足时,血液渗透压降低,水分容易渗入组织,导致下肢或腹部水肿。如果发现脚踝肿胀、肚子莫名变大(非肥胖或胀气),要警惕肝病可能。
7.容易淤青、牙龈出血
肝脏负责合成凝血因子,肝功能下降时,凝血功能变差,轻微碰撞就可能淤青,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伤口愈合也比平时慢。
肝脏一旦受损,修复难度大,所以日常养护比治疗更重要:
1、少熬夜——肝脏在夜间修复,长期熬夜会加重负担。
2、控制饮酒——酒精代谢产物直接损伤肝细胞,能不喝就不喝。
3、不乱吃药——部分药物伤肝,比如某些抗生素、止痛药,别自行滥用。
4、饮食清淡——高油高糖饮食易导致脂肪肝,多吃蔬菜、优质蛋白。
5、定期体检——肝功能检查、B超能早期发现问题,别等有症状才查。
肝脏不会轻易喊痛,但它的每一次“无声抗议”都值得重视。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别拖,尽快就医检查。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对肝脏最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