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不仅是咀嚼的工具,更是健康的“晴雨表”。民间常有“老掉牙”的说法,似乎年纪大了牙齿脱落是必然的。但现代医学发现,牙齿的健康状况与寿命长短竟有密切关联!六十岁的人到底该有多少颗牙?掉牙真的是衰老的“标配”吗?今天就来揭开这个被忽视的健康密码。
一、牙齿数量真的和寿命相关?科学依据来了
1、研究数据证实
口腔健康与全身疾病息息相关。牙齿缺失较多的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显著增加。牙齿保留完整者,平均寿命比缺牙多的人群更长。
2、咀嚼功能影响营养吸收
牙齿缺失会导致咀嚼效率下降,营养摄入不足,进而影响免疫力和器官功能。
3、牙周炎是“隐形杀手”
慢性牙周炎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甚至加速动脉硬化、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发展。
二、60岁的人,剩多少颗牙算正常?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8020”标准:80岁时至少保留20颗功能牙。那么60岁的人,牙齿剩余数量可以参考以下指标:
1、理想状态
28颗恒牙(不含智齿)保留20颗以上,咀嚼功能基本不受影响。
牙周健康,无明显松动或牙龈萎缩。
2、及格线
剩余15-20颗牙,需注意修复缺失牙,避免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
3、预警信号
少于15颗牙,咀嚼功能严重受损,需及时就医检查口腔及全身健康。
三、为什么有人“老不掉牙”,有人却早早缺牙?
1、先天因素
基因决定牙釉质强度、牙周组织抵抗力。
牙齿排列不齐易导致清洁困难,加速龋坏和牙周病。
2、后天习惯
刷牙方式错误:横刷、用力过猛会磨损牙颈,导致楔状缺损。
忽视牙周护理:牙结石堆积引发牙龈萎缩,牙齿松动脱落。
不良饮食习惯:长期咬硬物、碳酸饮料腐蚀牙釉质。
3、全身疾病影响
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疾病会加速牙槽骨吸收,增加掉牙风险。
四、60岁后如何“保牙延寿”?记住这4招
1、升级口腔清洁
使用软毛牙刷+巴氏刷牙法,每天至少2次,配合牙线清理牙缝。
每半年洗牙一次,清除牙结石。
2、缺牙及时修复
单颗缺失可选种植牙,多颗缺失考虑活动义齿或固定桥修复。
避免长期用单侧咀嚼,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
3、饮食补钙护龈
多吃奶酪、深绿色蔬菜补充钙质,坚果类锻炼咀嚼力。
少喝酸性饮料,进食后漱口。
4、定期口腔检查
每年做一次全面口腔检查,包括牙周探诊、龋齿筛查。
牙齿是身体最坚硬的器官,却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健康防线。对照看看你的牙齿达标了吗?如果已经缺失较多,别灰心,从现在开始科学护牙,80岁也能啃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