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让自己重活一回

来源: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侃;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秘书长杨萍;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教授苟波

“如果能重活一回,我想看更多日出日落,爬更高的山峰……”到了老年,人们常会发出“真希望重活一回”的感慨。实际上,只要我们意识到生命可贵,及时调整心态,不论何时都能在未来岁月里活出精彩、不留遗憾。我国传统文化中,60年称“一甲子”,为一个周期的循环。已故的前中国老年学会理事卫衍翔先生曾提出“六十而立论”,倡导60岁的人用新姿态开始人生的又一次学习、思考、创造,重谱生命的乐章。60岁,我们不妨汲取各个年龄段的精华,积极乐观地“重活一回”。

像10岁那样充满好奇。十来岁的孩子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总想去探索未知。60岁虽然拥有了丰富的阅历,但具有孩童般的好奇心会让我们紧随时代步伐,不故步自封。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侃认为,人失去好奇心,不接受新事物,大脑容易变得迟缓。60岁时,如果身体较硬朗,可以到祖国的河山走一走,去世界的名胜看一看,丰富人生,开阔视野。面对网络,老人也不应排斥,学习上网挂号、用微信聊天、用手机软件约出租车……开启一种新生活方式,也会让自己更自信。

像20岁那样富于勇气。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20多岁时,工作、情感这一页刚刚翻开,总是充满拼搏的勇气。张侃认为,60岁时,人们的生理状态虽不如青年,社会角色发生转变,但精神依然应保持向上、勇敢的状态。找好定位也是勇敢面对人生的重要体现,60岁时对未来最好的定位应是——幸福度过晚年,给他人和社会带来积极意义。张侃建议,老人可投入更多热情在兴趣上,如绘画、唱歌、跳舞等,有助陶冶性情,保持社会交往。

像30岁那样热爱运动。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教授苟波认为,运动应是终身习惯,不仅利于改善心肺功能、骨骼健康、睡眠质量,一些集体运动还能促进社交和心理健康。通常,60岁以上的老年人,骨骼和肌肉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萎缩和流失,适量运动才能促进健康。最好以走路、太极拳、广场舞等有氧运动方式为主,每次运动半小时,每周3~5次。此外,每周还需要进行2~3次力量锻炼,以多关节、大肌肉群参与的中等负荷锻炼为主,可使用轻器械,如小哑铃、弹力带、握力器等,或进行自身体重锻炼,如深蹲、仰卧起坐、俯卧撑等。老人在运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穿舒适防滑的运动鞋,避免跌倒。

像40岁那样坦然接受容颜变老。年轻时容光焕发、生机勃勃,老去时鹤发鸡皮、姿容不在,这是自然规律,应坦然接纳。40岁时,人们发现脸上开始爬上皱纹,不得不接受老去的事实。60岁时,我们不仅要接受容颜已老,更要不断发现经历岁月沉淀之后的美。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秘书长杨萍说,60岁,照镜子时,不应该有忧愁,而是应该更自信,因为皱纹是人生阅历的象征。张侃认为,容颜衰老时,心灵却在逐渐丰盈,老人最好不要为了保持容颜去整容,自然状态就是最好的。日常依然要注意衣着得体,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像50岁那样关注健康。50岁时,人们已经意识到身体不再如年轻时那样健壮,60岁时,应该更加重视健康。一些老人常抱有“我身体还很好,一点都不老”的心态。张侃认为,“不服老”的人往往希望用心理上的强势掩盖生理上的弱势,过强的好胜心常使得行为超出身体的客观情况,威胁健康。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本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坚持全程参加马拉松,最终发生危险。此外,60岁应该更注重养生,有了疾病要及时就诊,不要讳疾忌医或者“硬扛着”,因为一些看似微小的疾病也可能是较重疾病的征兆。

像70岁那样理性和包容。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70岁时做事更加豁达,但是不会逾越道德规范。这是因为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个人修养不断提升,处理事情更加理性,看待事物更加宽容。杨萍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其中对社会有益的都是财富和智慧。张侃认为,60岁时,应冷静下来,思考上半辈子自己的学习是否到位、经历是否积极,同时应该不带有任何功利心地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汲取智慧的精华,让自己变得更睿智。

像80岁那样淡泊、不计较。80岁时,经历了风风雨雨,对待很多事情便能不计较,更容易到达“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境界。如果60岁时也能如此,对身心将大有裨益。张侃认为,没有平和的心态,只会给自己平添痛苦和烦恼,影响健康。他建议,不论什么时候都不应争强好胜或者过度比较,最好多培养爱好,例如书法、园艺、下棋等,帮助心灵走向宁静、淡然。

像年近百岁那样知足惜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的寿命普遍延长,活到90岁、100岁并非遥不可及。但在老年阶段,我们应该懂得知足和惜福。杨萍认为,60岁时应向高龄老人学习珍惜当下,比如一些百岁老人去田野收两穗玉米就很开心,埋头看看自己喜欢的书就很知足。60岁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人生新乐章的开始,不应整日忧心忡忡,应感恩帮助过自己的人,用乐观、自信的心态安享晚年。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