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一到,天气忽冷忽热,不少人洗头时突然头晕目眩,甚至眼前发黑。难道洗头真的会诱发脑梗?神经科医生紧急提醒:洗头方式不对,确实可能让血管"遭殃"!尤其是中老年人,这几个细节千万要当心。
一、洗头不当为何会伤血管?
1、水温刺激
冷水直接冲头会刺激头皮血管剧烈收缩,而水温过高又会导致血管扩张。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刺激,容易让血压波动,增加脑部供血不足的风险。
2、低头时间过长
弯腰洗头时,头部低于心脏位置,血液会突然涌向脑部。如果本身有动脉硬化或高血压,可能诱发短暂性脑缺血,严重时甚至导致脑梗。
3、用力抓挠头皮
指甲刮擦头皮可能损伤毛细血管,尤其是高血压患者,脆弱的血管一旦破裂,可能引发微小血栓。
二、春季洗头的"保命指南"
1、水温控制在38℃左右
接近体温的水温最安全,可以用手肘试温(比手指更敏感)。春季别贪凉,也别用烫水"解乏"。
2、改用"仰头洗"姿势
淋浴时尽量站着洗,用花洒从发际线向后冲洗。如果必须低头,时间别超过3分钟,起身时动作要慢。
3、指腹代替指甲按摩
用指腹轻轻打圈清洁,既能促进头皮血液循环,又避免刮伤。洗发水先搓出泡沫再上头,减少直接刺激。
三、这些人洗头要格外小心
1、高血压患者
晨起血压高峰时段(6:00-10:00)避免洗头,建议午后或晚上进行。
2、颈椎病患者
突然仰头可能压迫椎动脉,最好在颈部垫毛巾支撑。
3、刚吃饱或空腹时
饭后血液集中在胃部,空腹时血糖低,都容易晕眩。
医生特别强调:春季气温变化大,血管本就脆弱,别让洗头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学会这几招,既能清爽出门,又能远离风险。快转发给家里总爱大清早洗头的长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