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的有效期通常为10-15年,接种后可显著降低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疫苗的保护效果因人而异,建议定期检测抗体水平,必要时补打加强针。
乙肝疫苗通过刺激机体产生乙肝表面抗体HBsAb来提供长期保护。疫苗的有效性主要通过检测抗体滴度来判断。接种后1-2个月进行首次抗体检测,若抗体水平低于10mIU/mL,建议补种。一般成年人接种三针疫苗,分别在0、1、6个月注射,完成全程接种后,保护效果可持续10年以上。然而,抗体水平随时间推移可能下降,特别是老年人、免疫系统较弱者或慢性病患者,抗体持续时间可能缩短。
针对抗体水平下降的情况,补打加强针是一种有效方法。加强针通常在初始接种后5-7年进行,具体时间可根据抗体检测结果决定。对于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乙肝患者家属或血液透析患者,可适当缩短加强针间隔时间。抗体水平低且需要长期保护的人群,也可选择接种重组乙肝疫苗或新型佐剂疫苗,以提高抗体产生效率。
日常生活中,预防乙肝病毒感染还需注意其他防护措施。避免共用个人物品如牙刷、剃须刀,减少与乙肝患者体液接触的机会。在进行纹身、打耳洞等操作时,务必选择正规机构,确保器械消毒彻底。对于已接种疫苗但抗体水平较低者,建议定期检测肝功能,及时发现异常。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最有效的方式,但其保护效果并非终身。定期检测抗体水平,必要时补种加强针,并结合日常防护措施,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风险。高危人群更应加强监测,确保抗体水平维持在有效范围内,全面保护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