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公园里的樱花开了,大爷大妈们又开始活跃在广场上。但如果你有冠心病,医生可能会特别叮嘱你:宁可每天出门散步半小时,也千万别做这三件事!为什么?因为这三件事看似平常,却可能让你的心脏"罢工"。
1.早晨起床太猛
很多人习惯一睁眼就"弹"起来,尤其是中老年人,觉得这样能快速清醒。但对冠心病患者来说,这个动作相当于给心脏"当头一棒"。
人在睡眠时血压较低,突然起身会导致血压骤升,心脏负担瞬间加重。研究显示,早晨6点到10点是心梗高发时段,和这个习惯有很大关系。正确的做法是:醒来后先在床上躺30秒,慢慢坐起,再缓30秒,最后才下床活动。
2.饭后立刻躺下
吃完午饭犯困,很多人喜欢直接往沙发上一倒。但这个习惯会让胃部压迫心脏,影响血液循环。冠心病患者本身血管就不太通畅,饭后血液集中在消化系统,心脏供血更吃紧,这时候躺下简直是"雪上加霜"。
建议饭后至少站立或散步15分钟,等食物稍微消化再休息。如果实在困,可以半靠在椅子上小憩,保持上半身直立。
3.憋着不上厕所
打麻将、追剧到关键时刻,很多人会选择"再忍一会儿"。但对心脏不好的人来说,憋尿憋便都是危险行为。
憋尿会使膀胱膨胀,刺激神经导致血压升高;憋便则会让腹压增大,心脏不得不"加班"供血。临床上不少老人就是在厕所突发心梗的。有便意就及时解决,别让心脏"背锅"。
除了避开上述三件事,冠心病患者还可以养成这些护心习惯:
1、每天喝够1500毫升水,避免血液黏稠,但睡前2小时要控制饮水
2、散步时带个保温杯,水温保持在40℃左右,避免冷刺激
3、口袋里备着硝酸甘油,胸痛发作时能第一时间含服
4、午睡控制在30分钟内,过长反而会增加心脏负担
春天是养心的好时节,与其冒险做那些伤害心脏的事,不如每天出门走走。公园里的花开得正好,散步时看看风景,心脏也会跟着轻松起来。记住,对冠心病患者来说,有时候"懒"一点反而是对心脏最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