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所谓的木讷、不善表达,本质上是因为活不出“攻击性”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明明心里有很多想法,但一到关键时刻就“卡壳”,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或者明明很优秀,却总是不敢表达自己,被人贴上“内向”、“木讷”的标签。很多人以为这是性格问题,但心理学家发现,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更深层的原因——缺乏“攻击性”。

心理学家:所谓的木讷、不善表达,本质上是因为活不出“攻击性”

这里的“攻击性”不是指暴力或敌意,而是一种健康的自我表达和边界维护的能力。当一个人无法合理释放自己的“攻击性”,就会变得压抑、被动,甚至失去表达自我的勇气。

1.为什么“攻击性”很重要?

如果一个人长期压抑这种能量,就会变得畏缩、被动,甚至失去自我。

2.为什么有些人活不出“攻击性”?

①童年教育的影响

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被灌输“乖孩子”思维——“不要顶嘴”“要听话”“别惹事”。久而久之,他们学会了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不敢表达需求,甚至觉得“攻击性”是错的。

②害怕冲突,过度讨好

有些人为了避免冲突,会过度迎合他人,哪怕自己不舒服也要“忍”。他们害怕表达真实想法会破坏关系,结果反而让自己越来越被动。

③自我价值感低

如果一个人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不值得被重视”,就会不敢争取、不敢表达。他们担心自己的意见不重要,甚至害怕被嘲笑或否定。

心理学家:所谓的木讷、不善表达,本质上是因为活不出“攻击性”

3.如何找回健康的“攻击性”?

①允许自己“有脾气

愤怒、不满都是正常的情绪,不要觉得它们是“坏的”。学会用合理的方式表达,比如:“这件事让我不太舒服,我们聊聊?”

②练习说“不”

从小事开始,拒绝那些让你不舒服的要求。比如:“抱歉,这次我不能帮忙。”你会发现,拒绝并不会让世界崩塌。

③培养“竞争意识”

健康的竞争不是坏事,它能让你更主动地争取机会。比如在职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等着别人发现你。

④增强自我认同

每天给自己一些积极暗示:“我的感受很重要”“我有权利表达自己”。当你越来越认可自己,表达就会变得更自然。

4.记住:健康的“攻击性”不是伤害别人,而是保护自己

真正的成熟,不是一味忍让,而是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进攻”——争取自己应得的,保护自己珍视的,表达自己真实的。

心理学家:所谓的木讷、不善表达,本质上是因为活不出“攻击性”

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憋着”,不妨试试从小事开始,释放一点“攻击性”。你会发现,世界并不会因此崩塌,反而可能变得更尊重你。毕竟,一个能勇敢表达自己的人,才能真正活得自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