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种妈妈孩子最害怕,虽然孩子不明说,妈妈心里要有数
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候孩子明明想亲近你,却总是欲言又止?或者明明很依赖你,却又时不时表现出抗拒?其实,孩子的行为往往是对父母教育方式最真实的反馈。有些妈妈的做法,虽然出于爱,却可能让孩子感到压力甚至害怕。今天就来聊聊,哪4种妈妈最容易让孩子“敬而远之”,妈妈们一定要心里有数!
一、控制型妈妈:孩子活成“提线木偶”
“穿这件衣服”“必须吃这个菜”“不准和那个同学玩”……控制欲强的妈妈总想替孩子做所有决定,生怕孩子走错一步。
1、孩子失去自主选择权,长大后容易优柔寡断
长期被控制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度依赖,要么在青春期爆发强烈逆反。
2、表面顺从,内心压抑
孩子可能会为了讨好妈妈而隐藏真实想法,但这种压抑终会在某个节点爆发。
二、情绪化妈妈:孩子的“不定时炸.弹”
上一秒还温柔似水,下一秒就暴跳如雷。孩子的安全感,往往毁在妈妈阴晴不定的情绪里。
1、孩子变得战战兢兢
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会“爆.炸”,孩子会养成看脸色说话的习惯。
2、模仿父母的情绪处理方式
孩子很可能复制这种情绪模式,将来也用极端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三、否定型妈妈:再努力也得不到认可
“这有什么好骄傲的?”“别人比你强多了”……否定型妈妈永远在给孩子泼冷水。
1、摧毁孩子的自信心
长期被否定的孩子,容易形成“我不够好”的自我认知,甚至产生自卑心理。
2、亲子关系出现裂痕
孩子会逐渐关闭心门,不再愿意和妈妈分享真实想法和感受。
四、牺牲型妈妈:爱得太沉重
“我为你付出这么多”“要不是因为你”……这种沉重的爱,会让孩子背负巨大的心理压力。
1、孩子产生负罪感
把妈妈的辛苦归咎于自己,甚至觉得自己的存在是种负担。
2、影响孩子的独立性
过度牺牲会让孩子觉得“必须回报”,反而不敢追求自己的人生。
做个让孩子“不害怕”的妈妈,试试这样做
其实孩子最需要的,不是完美的妈妈,而是真实的、能理解他们的妈妈。
1、给孩子说“不”的权利
允许孩子表达不同意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2、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情绪激动时先离开现场,等平静后再和孩子沟通。
3、用具体表扬代替笼统否定
把“你真笨”换成“这个字写得比上次整齐多了”。
4、爱孩子之前先爱自己
妈妈活出自我,孩子才能学会如何健康地爱与被爱。
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过:“孩子是成人之父。”有时候不是我们在教育孩子,而是孩子在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更好的父母。放下焦虑,给孩子适度的自由和尊重,你会发现,那个曾经“害怕”你的孩子,反而更愿意亲近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