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饮食注意事项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饮食应注重铁质摄入,结合促进铁吸收的食物,确保营养均衡。原因在于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需求增加,治疗关键在于调整饮食结构。
1、铁摄入不足。小儿日常饮食中铁元素缺乏是主要原因之一。富含铁的食物包括红肉、动物肝脏、蛋黄等。蔬菜如菠菜、黑木耳也含有一定铁元素。每餐应保证适量摄入这些食物。对于婴幼儿,母乳或配方奶需添加铁强化的辅食。铁强化的米粉、果泥是不错的选择。
2、吸收障碍。部分食物会影响铁的吸收,需避免食用。高纤维食物、茶、咖啡以及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酸奶等会抑制铁吸收,应避免与含铁食物同食。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建议餐后食用柑橘类水果或鲜榨果汁。草莓、猕猴桃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可以搭配含铁食物食用。
3、需求增加。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铁的需求量增加,需特别注意补充。尤其早产儿、双胞胎或多胞胎,铁储备不足,需额外补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铁剂补充,同时饮食中增加铁质摄入。日常饮食中可以增加红肉、豆腐等食物,确保铁元素摄入充足。
4、营养均衡。铁质补充应与其他营养素摄入兼顾,确保小儿全面健康。锌、铜等微量元素对铁吸收及利用有重要作用。建议饮食中增加鱼类、坚果等富含锌、铜的食物。瘦肉、禽肉、鱼类不仅富含铁质,还含有优质蛋白质,有助于小儿生长发育。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饮食宜多管齐下,除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外,还需注意促进铁吸收的营养素摄入,并避免抑制铁吸收的食物。营养均衡、多样化饮食是预防和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关键。长期坚持,可显著改善小儿铁元素水平,促进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