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痛?一定是肩周炎!”——这句话是不是听起来特别耳熟?很多人一提到肩膀痛,第一反应就是肩周炎,仿佛肩膀痛和肩周炎已经成了“最佳CP”。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不然!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肩膀痛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另一个“罪魁祸首”。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底,看看85%的老年人肩膀痛到底是怎么回事。
肩膀痛的“背锅侠”——肩周炎
肩周炎,全称“肩关节周围炎”,确实是一种常见的肩膀疾病。它的典型症状是肩膀活动受限,尤其是抬手、旋转等动作时会感到疼痛和僵硬。很多人一听到肩膀痛,就会自动联想到肩周炎,甚至有些医生也会直接下这个诊断。但事实上,肩周炎并不是肩膀痛的唯一原因,甚至不是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体中,肩膀痛的真正原因往往被忽视了。
真正的“幕后黑手”——肩袖损伤
85%的老年人肩膀痛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答案是:肩袖损伤。肩袖是肩关节周围的一组肌腱和肌肉,负责稳定肩关节并帮助完成各种动作。随着年龄的增长,肩袖组织会逐渐退化,变得脆弱,容易发生损伤。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简单的动作,比如提重物、伸手拿东西,甚至睡觉时压到肩膀,都可能导致肩袖损伤。
肩袖损伤的症状与肩周炎有些相似,比如肩膀疼痛、活动受限,但两者有一个关键区别:肩袖损伤的疼痛通常集中在肩膀外侧,尤其是在抬手或旋转肩膀时疼痛会加剧。而肩周炎的疼痛则更加广泛,且伴随着明显的僵硬感。如果老年人出现肩膀痛,尤其是活动时疼痛加重,很可能是肩袖损伤在作祟。
为什么肩袖损伤容易被误诊?
肩袖损伤之所以容易被误诊为肩周炎,主要有两个原因。两者的症状确实有些相似,尤其是在早期阶段,很难通过简单的检查区分开来。很多人对肩袖损伤的认知不足,甚至一些医生也会忽略这种可能性。再加上肩周炎的“知名度”更高,很多人会先入为主地认为肩膀痛就是肩周炎。
然而,误诊的后果可能很严重。肩袖损伤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肩关节功能进一步退化,甚至需要手术治疗。而肩周炎的治疗方法与肩袖损伤完全不同,如果错误地按照肩周炎来治疗,不仅无法缓解症状,还可能加重病情。
如何判断是肩袖损伤还是肩周炎?
如果你或家里的老年人出现肩膀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简单的方法初步判断是肩袖损伤还是肩周炎:
1、疼痛部位:肩袖损伤的疼痛通常集中在肩膀外侧,而肩周炎的疼痛范围更广,可能涉及整个肩膀。
2、活动受限程度:肩袖损伤的活动受限通常与疼痛有关,比如抬手时疼痛加剧,但被动活动时可能没有明显限制。而肩周炎的活动受限则更加全面,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活动,都会感到僵硬和疼痛。
3、夜间疼痛:肩袖损伤的疼痛在夜间可能会加重,尤其是侧卧时压到患侧肩膀。而肩周炎的疼痛在夜间通常不会明显加重。
这些方法只能作为初步判断,最终的确诊还需要通过专业的影像学检查,比如超声波或核磁共振(MRI)。
肩袖损伤的治疗与预防
如果确诊为肩袖损伤,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轻度的肩袖损伤,可以通过休息、物理治疗、药物缓解疼痛等方式来改善症状。而对于严重的肩袖损伤,可能需要通过手术修复受损的肌腱。
预防肩袖损伤的关键在于保护肩关节,尤其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提重物或做过度用力的动作,睡觉时注意不要压到肩膀。适当的肩部锻炼也能增强肩袖的强度和灵活性,降低损伤的风险。
肩膀痛≠肩周炎,别再让肩袖损伤“背锅”了!
通过以上的分析,相信大家对肩膀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肩膀痛并不等于肩周炎,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肩袖损伤才是更常见的原因。如果出现肩膀痛,一定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误诊误治。只有找到真正的病因,才能对症下药,早日恢复健康。
所以,下次再听到有人说“肩膀痛就是肩周炎”,你可以自信地告诉他们:“其实不是,85%的老年人肩膀痛是肩袖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