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药师郭翀翀
二甲双胍应用于临床已有60年的历史,凭借着卓越的控糖疗效和良好的药物安全性,成为目前全球控制糖尿病的核心药物。近年来针对二甲双胍的研究很多,涌现出了一些可喜的新发现。除降糖外,它还能通过一系列机制发挥各种治疗作用,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调节肠道菌群。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能通过调控肠道菌群达到降糖作用。当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时,机体肠道中的微生物组成和功能均会发生有利的改变,使细菌产生特殊类型的短链脂肪酸,进而起到降糖作用。该研究很好地解释了二甲双胍的胃肠道副作用,比如胃胀气就可能是服药后肠道中存在较多的大肠杆菌所引起。
2.保护心血管。二甲双胍能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被认为是唯一具有明确心血管获益的降糖药物。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肥胖等,二甲双胍主要通过控制以上风险因素起到直接或间接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3.降低肥胖儿童的身体质量指数(BMI)。二甲双胍已被证实在成年人中有治疗肥胖的作用,最近研究发现,该药也能显著降低青春期前肥胖儿童的BMI及与肥胖相关的心血管功能指标。但在青春期的儿童中则未观测到显著益处,可能是青春期生理及激素的变化影响了二甲双胍的效用。
4.抗肿瘤。二甲双胍的抗肿瘤效应广受关注。无论是临床调查,还是体外研究、动物实验,对于二甲双胍的抗肿瘤作用,都有大量令人振奋的结果。多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服用二甲双胍能降低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直结肠癌等癌症风险。二甲双胍的抗肿瘤机制十分复杂,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尚需要设计严谨的前瞻性研究以进一步明确。
5.抗感染。近年来已有二甲双胍作为“抗生素”使用的临床和基础实验证据,包括可显著改善肺结核患者的临床预后,能提高枯氏锥体虫病感染小鼠的存活率,可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乙型肝炎病毒等的活性等。同时,它在治疗脓毒血症方面的特殊价值受到广泛关注。
6.延缓腹主动脉瘤的进展。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以延缓腹主动脉瘤的进展,减缓瘤体扩张速度,甚至可预防破裂,其机制可能与它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相关。不过,目前仍缺乏足够证据等级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来明确二甲双胍的这一独特医学价值。
7.延长寿命。曾有实验发现,定期服用小剂量二甲双胍可延长小鼠的寿命;二甲双胍处理过的秀丽隐杆线虫的机体衰老速度明显下降。长期用二甲双胍治疗可显著延长2型糖尿病患者的寿命,甚至可能比非糖尿病患者活得更久。足见其能通过控制衰老和降低特定疾病死亡率,使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减少和预期寿命增加。
8.降低胆结石发病率。中国台湾一项历时12年的随访研究发现,二甲双胍使用人群相比未使用者,随着剂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胆结石的发病率逐渐降低。
9.治疗自闭症。自闭症是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FXS)的主要临床表现,患者会出现语言及社交能力低下,多动易怒,社会反应能力差等情况。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以使FXS患者的易怒性、社会反应性、好动性等方面均有所改善。
10.抗炎作用。二甲双胍对炎症反应性疾病也有一定的益处。它可以通过抑制NF-κB表达对抗血管炎性反应起到心血管保护作用;能明显降低血中炎症因子水平,减轻肾脏炎症参数而起到肾脏保护作用;对于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也有显著的抗炎及关节保护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