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开全科不是逆潮流

来源: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主任迟春花


近年来,河南省人民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三甲医院开设了全科医学科门诊。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认为“这与改革方向不一致”,被怀疑是在跟基层抢患者。

现阶段我国全科医生匮乏,发达国家全科医生占全部医生比例30%~60%,我国仅为6%。三甲医院开设全科门诊,是响应国家加大力度培养全科医生的号召,不仅与改革方向一致,还有助于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完善。根据卫生计生委要求,承担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工作的综合医院要建立全科医学科,主要目的是配合国家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承担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任务。

全科医学与内科学、外科学等学科一样,是临床二级学科。临床医生的培养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院校培养、毕业后教育以及继续教育。院校培养是指本科生阶段、在高等医学院校学习期间的培养,开设全科医学课程。毕业后教育是培养全科医生的重要阶段,住院医生经过这个阶段的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成为全科医生。目前,3年规培时间中有27个月要在临床实践基地(三甲医院)进行,不仅我国如此,全科医学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医院也在全科医生培养中承担着重要任务。

有人担心,三甲医院开“全科”会加剧大医院虹吸效应,一定程度上浪费三甲医院医疗资源。我认为,鉴于三甲医院全科医学科的主要职能,不会虹吸社区的病人。由于我国尚未完成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才导致很多常见病患者去了三甲医院。但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以及基层医疗水平的提高,病人将逐步下沉到基层,老百姓也将习惯全科医生作为健康守门人的角色。

目前,三甲医院全科门诊可能承接以下病人:未分化的病人、控制不佳的慢性疾病患者、多病共存的病人,以及由基层医疗机构转诊的病人等。为其提供个性化、连续的、综合性、全人医疗照顾,干预健康危险因素(肥胖、吸烟等),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注重预防疾病。实际上,这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医疗资源的浪费,方便病人有序就医,成为对接三甲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转诊及培训的桥梁。

总之,三甲医院的“全科”有别于通常意义的“全科”,它将结束以往三甲医院由兼职教师承担全科培训任务的历史,医院将组建专门团队管理并承担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任务,提供实际场所供全科医生训练,受训的全科医生与其他专科住院医一样有自己归属的科室,这些医生不仅包括3年规培期间的全科住院医师、研究生,还包括转岗培训的医生、进修学习的教师、医生等。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