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健康:室温太高伤身体

来源:生命时报

老张住在北京海淀区,家里暖气火力十足,室温动辄就是二十六七度,每天需要开窗通风,在屋里稍微运动就感到热……

我国集中供暖的标准室内温度为18℃±2℃,是根据人们的生理需求而确定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规定,设计集中采暖时,民用建筑的室内温度宜在16℃~24℃之间。但据国内外卫生部门的研究结果显示,当人体衣着适宜且处于安静状态时,15℃是产生明显冷感的温度界限,室内温度18℃无冷感。如果室内温度达到25℃以上,就太高了。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1000毫升水分,其中经皮肤600~700毫升,经呼吸道300~400毫升。来暖气后,室内干燥,丢失的水分就更多,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就会头疼、胸闷、嘴唇干裂、鼻咽干燥、干咳声嘶,都是“暖气病”引起的上呼吸道症状。

进入供暖期后,各大医院候诊区座无虚席,80%以上都是老人和小孩,咳嗽声不绝于耳。“这些病人大都是患上了呼吸道感染。”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李光熙介绍,很多人家里来了暖气,怕热气跑出去,不愿开窗换气,导致屋里空气干燥、质量差。病人大多都鼻咽干燥、咳声嘶哑。较高的暖气温度还容易将橱柜、沙发、衣柜等家具中含有的甲醛、苯等化学物质烤出来;厕所散发的氨、硫化氢等恶臭物质,以及床上累积的尘螨和人自身代谢产生的细菌、霉菌等生物污染物也会加重。而甲醛、苯、氨、氡等毒气,不仅会造成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更有可能导致白血病及癌症。

冬天室温稍微低点对健康更有利,可以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也可以不让室内太干。有研究表明,室温在15~20℃(17℃最佳)时,脑力劳动者的工作效率最高。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