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的并发症可能包括骨折、身高缩短、驼背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影响生活质量。骨质疏松是一种骨密度下降、骨微结构破坏的疾病,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老年人由于骨量流失加快,更容易成为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
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激素水平、营养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着年龄增长,骨骼中的钙质逐渐流失,骨密度下降,骨骼变得像“蜂窝”一样疏松。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量流失速度加快,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长期缺乏运动、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骨质疏松的并发症中,骨折是最常见的表现之一。轻微的碰撞或跌倒就可能导致骨折,尤其是髋部、脊柱和手腕等部位。脊柱骨折可能导致身高缩短和驼背,严重时还会压迫内脏器官,影响呼吸和消化功能。骨折后的长期卧床还可能引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进一步加重健康负担。
预防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关键在于早期干预和综合管理。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类等。适当晒太阳有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运动方面,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增强骨骼强度。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如双膦酸盐、钙剂等,同时避免跌倒风险,家中安装防滑垫、扶手等设施。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骨痛或频繁骨折,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