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导致的肾脏损害,属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核心机制是高血糖引发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导致蛋白质漏出、肾功能逐渐下降,严重时可发展为终末期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遗传因素可能使部分患者更容易出现肾脏损害,而长期高血糖是主要诱因。高血糖会损伤肾小球基底膜,导致蛋白质从尿液中漏出,形成蛋白尿。同时,高血糖还会激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进一步损害肾脏细胞。环境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也会加速肾功能的恶化。糖尿病肾病的进展通常分为五个阶段:从早期的高滤过期到最终的终末期肾病,每个阶段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出现水肿、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时需透析或肾移植。
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键在于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ACE抑制剂如依那普利、ARB类药物如氯沙坦以及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这些药物不仅能降血压,还能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饮食上,建议采用低盐、低蛋白饮食,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适量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蔬菜等。运动方面,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和心血管健康。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指标,早期发现并干预是延缓病情进展的重要手段。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尤其是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以便早期发现肾脏损害。避免使用可能损害肾脏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水肿、尿量减少或血压升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