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特点是骨折风险高、愈合慢、并发症多,且容易发生在髋部、脊柱和手腕等部位。骨质疏松会让骨骼变得像“脆饼干”一样,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骨折,尤其是老年人。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密度和强度下降的疾病,随着年龄增长,骨量逐渐流失,骨骼变得脆弱。老年人由于激素水平变化、钙质吸收能力下降以及活动量减少,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往往与轻微的外力有关,比如摔倒、弯腰提重物,甚至咳嗽都可能成为诱因。
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常见部位包括髋部、脊柱和手腕。髋部骨折最为严重,可能导致长期卧床,增加肺部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风险。脊柱骨折则可能引发身高缩短、驼背,甚至压迫神经,导致慢性疼痛。手腕骨折虽然相对较轻,但也会影响日常生活能力。骨折后,老年人的愈合速度较慢,主要是因为骨代谢能力下降,加上营养吸收不足,导致骨骼修复困难。
预防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关键在于早期干预。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类等。适当晒太阳也有助于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增强钙的吸收。运动方面,可以选择低强度的负重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帮助增强骨骼强度。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发现骨质疏松的迹象并采取治疗措施。如果已经发生骨折,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避免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