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指征主要适用于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并发症的患者。这种手术通过微创技术修复食管裂孔疝,能够有效缓解反流、胸痛等症状,同时减少术后恢复时间。
食管裂孔疝是指胃的一部分通过膈肌的裂孔进入胸腔,导致胃酸反流、胸痛、吞咽困难等症状。正常情况下,膈肌的裂孔会紧密包裹食管,防止胃内容物上移。但当裂孔松弛或扩大时,胃就容易“溜”进胸腔,形成疝。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尤其是肥胖、长期咳嗽或腹压增高的人群。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医生通常会建议先尝试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比如服用抑酸药物、避免饱餐、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等。但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食管炎、食管狭窄甚至出血,药物治疗的效果可能有限。此时,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就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手术通过几个小切口,将胃推回腹腔,并修复裂孔,同时加固食管下端的括约肌功能,减少反流的发生。
并非所有食管裂孔疝患者都需要手术。如果症状轻微且药物控制良好,或者患者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医生可能会建议继续保守治疗。但对于症状严重、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的患者,手术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术后患者仍需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用力、控制体重,以减少复发的风险。如果出现术后不适或症状反复,应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