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的好发部位主要位于回盲部,其次是升结肠、空肠、横结肠和乙状结肠。回盲部是肠结核最常见的发病部位,约占所有肠结核病例的85%。这一区域由于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殊性,容易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的侵袭。
肠结核的发生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密切相关,通常继发于肺结核或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传播至肠道,或通过吞咽含有结核菌的痰液直接感染肠道。回盲部之所以成为好发部位,与其解剖特点有关:回盲瓣的存在使肠内容物在此处停留时间较长,增加了结核菌与肠黏膜接触的机会;同时,回盲部的淋巴组织丰富,为结核菌的定植和繁殖提供了条件。肠结核的发生还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
肠结核的症状主要包括腹痛、腹泻、体重下降、发热和盗汗等。腹痛多位于右下腹,与回盲部的病变位置一致。腹泻通常为间歇性,可能伴有黏液或血便。体重下降和发热是结核病的常见全身症状。诊断肠结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如CT或X线、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结核菌素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也有助于诊断。
治疗肠结核以抗结核药物治疗为主,常用的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治疗方案通常为6-9个月,分为强化期和巩固期。在强化期,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以快速杀灭结核菌;在巩固期,减少药物种类以巩固疗效。对于合并肠梗阻、穿孔或瘘管等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肠段切除、吻合术或造瘘术。
预防肠结核的关键在于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和提高免疫力。避免与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安全。对于结核病患者,应坚持规范治疗,防止病情恶化或传播。饮食上,建议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类和新鲜蔬菜,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适当运动,如散步、瑜伽或游泳,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