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目前无法完全根治,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发作频率,提高生活质量。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其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环境、生理等多方面因素。遗传因素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家族中有哮喘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宠物皮屑、冷空气刺激等也可能诱发或加重哮喘症状。生理因素包括气道炎症、免疫系统异常等,这些因素导致气道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增加,从而引发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
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目标是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发作和改善肺功能。药物治疗是核心手段,主要包括三类:控制药物、缓解药物和生物制剂。控制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氟替卡松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福莫特罗,用于长期控制炎症和预防发作。缓解药物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用于急性发作时快速缓解症状。生物制剂如奥马珠单抗适用于重度哮喘患者,通过靶向治疗调节免疫反应。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和环境管理也至关重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物,如保持室内清洁、使用空气净化器、避免吸烟和二手烟。饮食上,多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适度运动如游泳、瑜伽等有助于增强肺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或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中运动。定期监测肺功能,遵循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是长期控制哮喘的关键。
哮喘患者应定期复诊,评估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急性发作时,及时使用缓解药物并就医。通过科学管理和规范治疗,大多数哮喘患者可以过上正常生活,减少疾病对日常活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