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肠炎的确诊需要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测以及病理学检查综合判断。
结核性肠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肠道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体重下降、低热和盗汗等。确诊时,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或X线可以观察到肠壁增厚、肠腔狭窄或淋巴结肿大等特征性表现。实验室检测中,结核菌素试验TST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结核感染。粪便或肠黏膜活检样本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或PCR检测可以明确病原体。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通过肠镜获取的活检组织若发现干酪样坏死或结核肉芽肿,即可确诊。
在确诊结核性肠炎后,治疗通常包括抗结核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需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疗程一般为6-9个月。营养支持方面,建议患者摄入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鱼肉、瘦肉和全谷物,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监测药物副作用。若出现肠梗阻、穿孔等并发症,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肠切除或肠吻合术。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患者应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停药或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