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核心药物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具体用药需根据患者的病情、病毒载量和肝功能状况进行个性化选择。常用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和干扰素,治疗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脏炎症和纤维化。
1、核苷酸类似物是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主要药物,通过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来阻止病毒复制。恩替卡韦是一种强效低耐药药物,适合长期使用。替诺福韦也有相似的效果,且对肾功能影响较小。拉米夫定虽然价格较低,但耐药率较高,需谨慎使用。
2、干扰素通过增强免疫系统来抑制病毒复制,分为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效果更好,但副作用较多,如流感样症状、抑郁等。干扰素治疗适合年轻、肝功能较好的患者,疗程一般为6-12个月。
3、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病毒载量和药物副作用。肝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病毒载量持续下降表明治疗效果良好,若病毒载量反弹需考虑耐药问题。
4、乙肝患者还需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饮食上应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但应避免过度劳累。戒烟戒酒是保护肝脏的重要措施。
乙肝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需遵医嘱规范用药,并定期复查。通过合理用药和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期间需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