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并发症的常见表现包括出血、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及时就医和针对性治疗是预防并发症恶化的关键。登革热并发症的发生与病毒感染、免疫反应和个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1、出血是登革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甚至内脏出血。病毒感染导致血小板减少和血管通透性增加是主要原因。治疗上需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必要时输注血小板或新鲜冰冻血浆。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可辅助治疗,同时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2、休克综合征是登革热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于病程第3-7天。表现为血压下降、四肢湿冷、脉搏细速和意识障碍。休克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漏导致循环血量不足。治疗重点为迅速补充血容量,使用晶体液如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进行液体复苏。严重时可加用胶体液如羟乙基淀粉或白蛋白。同时需监测中心静脉压和尿量,避免液体过负荷。
3、多器官功能衰竭是登革热致死的主要原因,可累及肝脏、肾脏、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肝脏损害表现为黄疸和转氨酶升高,肾脏损害可导致少尿和肾功能不全。治疗需根据具体受损器官采取针对性措施。肝功能受损时使用保肝药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肾功能不全时需及时进行血液透析。心脏功能不全可使用强心药物如多巴酚丁胺。
预防登革热并发症的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患者出现高热、皮疹、头痛等典型症状时应尽早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同时,采取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帐、驱蚊剂等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增强免疫力也有助于预防登革热及其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