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脚肿主要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血管和神经损伤,进而引发血液循环障碍和液体滞留。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干预,以避免进一步并发症。
糖尿病脚肿的常见原因包括高血糖引起的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壁,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尤其是下肢的血液回流受阻,从而引发脚部肿胀。同时,糖尿病还可能损害周围神经,影响血管的自主调节功能,进一步加重水肿。糖尿病肾病也可能导致体内液体代谢异常,引发全身性水肿,尤其是脚部。如果患者同时存在感染或外伤,脚肿的症状可能更加明显。
针对糖尿病脚肿,治疗和管理需要多管齐下。控制血糖是首要任务,通过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和药物治疗如二甲双胍、胰岛素等将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改善血液循环可以通过穿戴弹力袜、抬高下肢、适度按摩等方式实现。如果脚肿伴随疼痛或感染,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或抗炎药物。对于严重的血管病变,可能需要介入治疗或手术,如血管成形术或旁路手术。饮食上,建议减少盐分摄入,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多摄入富含纤维的蔬菜和水果。适度运动如散步、游泳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和脚部健康,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保持足部清洁干燥,穿舒适的鞋子。如果脚肿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皮肤发红等,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