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参差不齐意识有待加强 医院戒烟门诊别成摆设

青岛市自去年9月1日实施控烟条例,迄今已经一年多了。11月17日,记者走访多家参与控烟的医疗机构发现,一年多来,各家的控烟工作效果不但参差不齐,医院的戒烟门诊也成为摆设。

助1000名市民戒烟

今年6月24日,青岛市启动了烟草依赖症管理项目,并在崂山区的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试点,这是国内首个地方试点的大型烟草控制干预项目,也是中国第一个在社区开展的戒烟药物干预项目。

11月17日是“世界戒烟日”,在崂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看到,禁烟警示牌、宣传戒烟的海报在开设戒烟门诊的一楼依然随处可见。前来就诊的几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医生的询问下,也坦言自己有很长时间的吸烟史。

戒烟门诊主治医师潘凯介绍,在此次试点项目中,崂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配了200个市民名额,由3位医生负责。“吸烟成瘾者单靠个人毅力‘干戒’的效果很差,戒断成功率很低,必须采取综合的控制措施,医务人员的戒烟指导,可以大大提高戒断成功率。目前我们所有的戒烟药物已经全部发放完毕,我这里差不多一半的病人现阶段已经不再吸烟了。”潘凯说。

崂山区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主任陆舍予介绍,自项目开展以来,已有1000名市民通过了烟草依赖症的检测,并免费领取了戒烟药物。她表示:“我们各个社区戒烟门诊的医生定期都会对这1000名市民做回访,目前至少有一半戒烟成功。”

“没想象中那么难”

在崂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分医生也是烟草依赖症患者,借着崂山区的试点项目,在戒烟门诊和戒烟药物的干预下,多位医生已经成功戒烟。

“我是放射科医生,平日接触的咳嗽、慢性肺病患者多,经常给他们进行教育,劝他们戒烟。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想到自己都抽烟,教育他们时还真是底气不足。在医院工作时,不能抽烟。回到家,女儿也拿学校学到的‘烟是魔鬼,不能整天吸烟’教育我,我就下定决心戒烟。”崂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6岁的放射科医生朱秀岩已经有17年的烟龄,这次戒烟项目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开展,他就立刻报了名。

“以前每天吃完晚饭,到院子里走走,就会抽根烟,这都十多年的习惯了。刚戒烟不长时间后,到院子里溜达,看到别人抽,自己特别想抽,只能离他们远点,不去看、不去想。到了第二个阶段,看到别人抽,自己想抽的冲动不是很强烈。最后到现在,我已经没什么感觉了。”朱秀岩说,戒烟没想象中那么难。

58岁的胡景环在试点项目中一直积极配合,经过3个多月的“戒烟治疗”,有着30年烟龄的他已成功戒烟。“我是从事法律工作的,庭审的时间是不允许抽烟的,一次下来3个多小时,庭审结束后,第一件事就是跑出来抽烟。有时候挺讨厌自己这样。戒烟成功也要感谢你们记者,当初刚开始戒烟时,有媒体过来采访,我就放出话:下定决心,戒成功。要是戒不掉,再抽,脸上挂不住啊。”胡景环打趣道。

戒烟门诊成摆设

今年9月,青岛市控烟部门邀请了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烟草研究者为岛城“戒烟医生”进行培训,经过3期的培训以及评审考试,近百名控烟管理项目学员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和英国伦敦大学认证证书,成为持证上岗的“戒烟医生”。

目前,青岛市多家医院均设有“戒烟门诊”,然而,现状却是这些戒烟门诊“名存实亡”。

青岛市某三甲医院的呼吸科主任介绍,医院在六七年前就已经开设了戒烟门诊,但由于患者少,戒烟门诊是由呼吸科的医生兼着,也未设立专门的诊室。“实际上,很多呼吸道疾病包括慢阻肺病,都是吸烟或者吸二手烟引起的。我们在平日的诊断中也会跟患者提出吸烟致病的问题,但是很多患者的预防意识很低,吸烟的患者对戒烟的愿望又不足,所以很难戒。”该主任表示。

多家三甲医院的呼吸科医生均表示,“戒烟门诊”现在都是挂靠在呼吸科下。这导致戒烟门诊的认知度在岛城并不高,“很多人都不知道有戒烟门诊的存在”。

药物自费更是成为困扰戒烟的最大难题。据悉,目前一盒戒烟药物花费在五六百元,一般药物辅助戒烟需要花费2—3个月时间,总共花费在5000元以内。

“这些费用全部需要患者自掏腰包的话,是个不小的负担,若是将戒烟药物纳入到医保报销范围之内的话,前来戒烟的市民将会增多,控烟效果也会更好。”一位戒烟医生建议说。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常务副会长许桂华曾呼吁,对于戒烟门诊,政府必须加以支持,加大投入。“目前,戒烟门诊面临的一大问题是,戒烟药物难进医院,另外戒烟药物费用较高,给医生和戒烟者带来很大不便。”许桂华建议,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应该将戒烟药物纳入职工和社会医疗保险范围;暂时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政府补一点,个人拿一点,药品价格降一点的做法。有条件的地方可先行试点,探索经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