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介绍:“减压病”是什么病?

王旭东急救部主任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外科、急诊、重症知名专家。

减压病是人体在高压环境工作一定时间后,转向正常气压时,由于外界压力减速太快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又分为潜水减压病和高空减压病及沉箱减压病,是潜水、高气压作业人员最常见的职业病。

国内随着沿海地区潜水捕捞业的兴起,国际上随着参加潜水运动和娱乐活动人员的逐渐增多及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减压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

发病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违反减压规则,也有少数是由于操作人员减压知识缺乏和重视程度不够所造成。如当潜水员、浮水作业人员或乘坐座舱不密闭的飞机快速升人8000米高度时等,由于环境压力增加,较多的氮气溶解在组织及血液中。若减压过快,人体组织和血液中溶解的氮气游离为气体形成气泡,致使肺静脉、脊髓等形成气栓而造成减压病。症状与体征大多数(90%m上)发生在减压结束之后,其严重程度取决于体内气泡的体积、数量、所在部位和持续时间等。因气泡可发生于机体任何部位,有些气泡还可能移动,因此,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和复杂化,重者可有瘫痪、休克以致死亡。血循环有多量气体,可使脉搏增快,皮肤粘膜紫绀等。大量气体在肺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内,司引起肺梗塞或肺水肿。

诊断主要通过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可确定本病。通常情况下,减压愈快、幅度愈大,症状出现愈早,病情愈重。绝大多数症状发生在减压后1~2小时。据统计:从出水后到最初症状出现的间隔时间,30分钟以内者占50%,1小时以内者占85%,3小时以内者占95%,6小时以内者占99%。因此,减压人员在出水后6小时以内应注意观察,以便早期发现,及时处理。临床表现,轻者,由于气泡刺激皮下神经末梢及汗腺有皮痒、灼热、蚁走感;重者,发生血管气体栓塞,同时出现皮下气肿,皮下呈青紫或大理石样斑纹,肌肉酸痛、刺痛、关节疼痛等。严重时,肢体活动受限,常保持在弯曲体位称“屈肢征”。个别人员还可出现骨质无菌坏死。相当一部分病情严重者发生头痛、眩晕、呕吐、偏瘫、昏迷、咳嗽、胸痛、呼吸困难、肺栓塞、肺水肿等。慢性减压症主要表现为下肢麻木、感觉迟钝、骨关节坏死变形,甚至关节僵直。

目前一致公认,加压治疗仍然是减压病最有效、最根本的病因治疗。所有急性减压病,均应迅速送人加压舱中,逐步升高舱内压力至原工作环境的压力水平,至少停留2—3小时,待症状缓解或消失后,再逐步减压出舱。若症状复发,应立即再次加压治疗。加压过程中辅以吸氧、热敷,并给予输液或热饮料。

一般减压病,只要治疗及时,方案选用正确,大多数可一次性治愈;而肺气压伤,气栓症状虽可一次性消除,但肺损伤的症状和体征仍可存在,应同时用药物治疗,以补加压治疗的不足。扩张血管药可用地巴唑、烟酸、氨茶硷等,以增加组织血流量,促进气体排出。抗凝药可选用肝素、阿斯匹林、低分子右旋醣酐等,以防止血管内凝血,抑制血小板粘附及聚集。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选用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以改善血管通透性,减少血浆渗出。

为了预防减压病的发生,从事高压环境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把好体检关,有下述情况者不能参加高压环境工作:上呼吸道慢性炎症、鼓膜破裂、慢性肺部疾患、心脏病、癫痫、严重听、视觉功能不良、糖尿病、精神病、疝气等。

预防主要在于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学习必要的健康卫生学知识,提高机体对高压的适应性,尽量缩短工作时间,延长减压时间,切实遵守高压环境工作操作规则,严格按正确选择的减压方法和方案减压,切实防止气泡形成的可能,是预防减压病的根本方法。

近年美国阿姆斯特朗高空减压病实验室研究表明,在吸氧排氮期间给予一定的体力负荷,提高排氮效果,有助于防止高空减压病的发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