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湿疹样癌是一种罕见的乳腺癌类型,主要表现为乳头及乳晕区域的湿疹样病变,常被误诊为普通湿疹或皮炎。其核心特征是乳头和乳晕皮肤出现红斑、糜烂、结痂等湿疹样改变,可能伴有瘙痒或疼痛。这种癌症与乳腺导管内癌密切相关,需通过病理活检确诊。
乳腺湿疹样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及生理变化有关。遗传因素方面,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环境因素包括长期接触化学物质或辐射,可能增加患病概率。生理因素如激素水平波动,尤其是雌激素水平异常,可能诱发乳腺组织病变。外伤或慢性炎症也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异常增生,进而发展为癌症。病理上,乳腺湿疹样癌属于乳腺导管内癌的一种特殊类型,癌细胞通过乳腺导管扩散至乳头表皮,形成湿疹样病变。
诊断乳腺湿疹样癌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临床表现主要为乳头及乳晕区域的湿疹样病变,可能伴有乳头溢液或乳房肿块。影像学检查如乳腺超声或钼靶摄影可帮助发现乳腺内的异常结构。确诊需通过病理活检,观察是否存在癌细胞浸润。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常见术式包括乳房部分切除术、全乳切除术及前哨淋巴结活检。放疗用于术后辅助治疗,降低复发风险。药物治疗包括靶向治疗和化疗,常用药物有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等。
预防乳腺湿疹样癌的关键在于定期乳腺检查,尤其是高危人群。建议40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日常生活中,避免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蓝莓、西兰花、坚果等,有助于降低癌症风险。运动方面,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可增强免疫力。若发现乳头或乳晕区域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