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搭支架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主要用于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的问题。手术风险虽然存在,但整体可控,患者无需过度担忧。
心脏搭支架手术,医学上称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通过在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内放置支架,撑开血管壁,恢复血液流通。冠心病患者由于血管内脂质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心肌供血不足,严重时可能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支架手术能有效缓解这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通过导管将支架送至堵塞部位,撑开血管。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创伤较小,恢复较快。但任何手术都有一定风险,心脏搭支架手术也不例外。常见的风险包括术中或术后出血、血管损伤、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即支架部位再次堵塞,需要二次手术。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这也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为了降低手术风险,患者术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自身病情和手术方案。术后需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监测支架状态和心脏功能。生活中注意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戒烟限酒,保持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如果术后出现胸痛、气短、头晕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心脏搭支架手术虽然有一定风险,但在现代医学技术的支持下,安全性已大大提高。患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术后注意保养,大多数都能恢复良好,重获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