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渗血的原因主要包括穿刺技术不当、血管壁薄弱、抗凝药物使用过量以及感染等。渗血不仅影响内瘘功能,还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需及时处理。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血管通路,渗血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穿刺技术不当是主要原因之一,如穿刺角度过大或过小、反复穿刺同一部位等,都会损伤血管壁,导致渗血。血管壁薄弱也是常见原因,尤其是老年患者或长期透析患者,血管弹性下降,容易破裂。抗凝药物使用过量会增加出血风险,特别是在透析过程中,血液稀释和抗凝药物的双重作用可能导致渗血。感染会引发局部炎症反应,破坏血管结构,增加渗血概率。患者自身凝血功能异常、内瘘压力过高或护理不当也可能导致渗血。
针对动静脉内瘘渗血,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穿刺技术不当引起的渗血,应改进穿刺方法,选择合适角度和部位,避免反复穿刺同一区域。血管壁薄弱患者可通过局部压迫止血,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或敷料。抗凝药物使用过量时,需调整药物剂量,监测凝血功能,避免过度抗凝。感染引起的渗血需及时抗感染治疗,局部消毒并保持清洁干燥。对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可补充凝血因子或使用促凝药物。内瘘压力过高时,需调整透析参数或使用降压药物。护理方面,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内瘘部位清洁,定期检查内瘘功能。
预防动静脉内瘘渗血的关键在于规范操作和日常护理。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避免损伤血管。患者需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保持内瘘部位清洁,避免感染。透析过程中注意观察内瘘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通过科学管理和细心护理,可有效减少动静脉内瘘渗血的发生,保障透析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