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与胃糜烂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变深度和严重程度,胃糜烂局限于胃黏膜表层,而胃溃疡则穿透黏膜层到达更深组织。两者虽症状相似,但病因、治疗和预后有所不同。
胃糜烂是胃黏膜表层的损伤,通常由胃酸分泌过多、药物刺激或感染引起,表现为胃黏膜充血、水肿或浅表性破损。胃糜烂的症状较轻,常见上腹隐痛、恶心、反酸等,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胃溃疡则是胃黏膜深层组织的损伤,病变穿透黏膜肌层,形成较深的溃疡面。胃溃疡的病因更为复杂,除胃酸和药物因素外,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精神压力、吸烟和饮酒也是重要诱因。胃溃疡的症状较重,可能出现上腹剧痛、呕血、黑便等,严重时可导致穿孔或出血。
治疗胃糜烂通常以药物为主,常用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和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饮食上建议少食多餐,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和酒精。胃溃疡的治疗则需综合用药,除上述药物外,还需根除幽门螺杆菌,常用三联疗法如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对于难治性溃疡或并发症患者,可能需要内镜治疗或手术干预,如内镜下止血或胃部分切除术。
预防胃糜烂和胃溃疡的关键在于保护胃黏膜,避免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戒烟限酒,保持规律饮食和良好心态。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胃部疾病,尤其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积极治疗。若出现持续性上腹痛、呕血或黑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