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过慢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常见的有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包括运动员或长期锻炼者,他们的心脏功能较强,静息心率可能偏低;病理性因素则可能涉及心脏传导系统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药物副作用等。如果心跳过慢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
心跳的速度通常由心脏的起搏点——窦房结控制,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静息心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如果心率低于60次/分钟,称为心动过缓。生理性心动过缓多见于健康人群,尤其是长期运动的人,他们的心脏效率较高,不需要频繁跳动即可满足身体需求。但病理性心动过缓可能与心脏传导系统问题有关,比如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阻滞,也可能是某些疾病或药物的副作用。
窦房结功能障碍会导致心脏起搏信号异常,使心跳变慢;房室传导阻滞则可能阻碍电信号从心房传到心室,导致心率下降。甲状腺功能减退也可能引起心跳过慢,因为甲状腺激素对心脏功能有调节作用。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也可能导致心率降低。如果心跳过慢伴随头晕、乏力、胸闷甚至晕厥,可能是心脏供血不足的表现,需要引起重视。
对于心跳过慢的情况,可以先观察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如果没有明显不适,且心率在50次/分钟以上,可能是生理性因素,无需过度担心。但如果心率持续低于50次/分钟,或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生活中,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适量运动,避免滥用药物,有助于维持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