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后皮肤溃烂是由于放射线对皮肤细胞的损伤,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进而引发炎症、溃疡等问题。放疗通过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但也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一定伤害,尤其是皮肤这类快速更新的组织。
放疗对皮肤的影响主要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反应通常在放疗开始后的几周内出现,表现为皮肤红肿、干燥、脱皮,严重时可能出现水疱或溃疡。慢性反应可能在放疗结束后的数月甚至数年内发生,包括皮肤变薄、色素沉着、纤维化等。皮肤溃烂的原因包括放射线直接损伤皮肤细胞,破坏DNA结构,抑制细胞再生;同时,放疗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皮肤损伤。个体差异如皮肤敏感度、放疗剂量、照射部位等也会影响皮肤反应的程度。
为减轻放疗后皮肤溃烂的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持照射部位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摩擦;避免阳光直射,使用防晒霜保护皮肤;饮食上增加富含维生素C、E和锌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坚果和全谷物,促进皮肤修复。如果皮肤出现红肿、疼痛或溃疡,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开具外用类固醇药膏、抗生素软膏或生长因子类药物,帮助缓解症状并促进愈合。对于严重溃烂的情况,可能需要使用湿性愈合敷料或进行局部清创处理。
放疗期间及结束后,患者应定期复诊,监测皮肤状况。避免自行使用未经医生指导的药物或偏方,以免加重皮肤损伤。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休息也有助于身体恢复。如果皮肤溃烂持续加重或伴有感染迹象,如发热、脓液渗出等,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