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军:培育学科精英精研医术惠民
对话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成
【对话背景】
中国传统医学发展至今,各个分类学科愈加精细化、专业化,却往往难以避免其局限性和片面性。而现代医学在极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医学封闭的格局,融入先进医学技术的同时,引进高端医疗设备,促进了我国医疗事业的迅猛发展。据了解,在众多分科疾病中,传染病是中国常见病、多发病,且传播迅速,一旦爆发猖獗程度可怖,例如鼠疫、SARS、AIDS等等。当前我国传染病学领域的研究与临床方面的防治发展现状怎样?我国这一领域的医疗工作者们对未来的治疗研究又有着怎样的期冀?为此,我们特别邀请到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成军教授,接受我们本期的访谈。
【对话嘉宾】
成军,教授,主任医师,内科传染病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卫生系统传染病学科领军人才。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肝病中心主任、传染病研究所所长。
1986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军医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军医进修学院研究生院,获传染病学专业硕士学位,导师陈菊梅教授;1994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传染病学专业博士学位,导师斯崇文教授;1994年11月赴美,在得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圣•安东尼奥)临床免疫和传染病科做博士后研究,导师TalalN和MelbyPC教授,1997年12月回国。南方医科大学、军医进修学院、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杰出校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的负责人,目前主要从事传染病,特别是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医疗工作以及传染病相关的基因克隆化、基因治疗与基因疫苗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及综述800余篇。专业特长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抗病毒治疗及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基础研究。
【面对面】
成军的传奇人生
【主持人】成院长,从您的求学、从军、出国及由部队医院转调到地方医院,到今天成长为传染病治疗领域的领军人物。这一路走来,看似一帆风顺,又颇具传奇色彩,一定付出了常人不曾付出的努力,请与我们广大网友分享一下您的成长经历。
【成军】学生时代伊始,我即立志成为一名军人,同时又向往成为一名医生,因此于1981年成功考入军医大学,即第一军医医科大学,现在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1986年大学毕业的时候,作为军医系中少数的硕士研究生考到了北京。当时,大内科、大外科有很多专业,其中有一项规定即考研究生必须工作满两年,恰巧我对免疫、病毒等方面,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选择了攻读传染病学领域。
1986年~1989年,我在北京读硕士期间,就已经联系好了美国密歇根大学;同时,硕士论文以英文形式在英国发表。那时候还没有电脑,是用一台老式打字机打印的论文,打字机的名字至今都记得。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我最终选择留在国内继续坚守部队传染病驻院医师的岗位,并考取了博士学位。1991年~1994年,我在北京医科大学医学部第一附属医院,即北大医院,攻读博士学位。1994年博士毕业,由于当时出台的一个政策,军队干部工作满八年可以出国深造,顺理成章我即到美国攻读博士后学位。三年后学成回国,继续留在部队工作,单位对我也很重视:在39岁时,被评为教授、主任医师,并担任内科传染病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等职务。
数年努力锲而不舍
就个人成长、学习经历等方面而言,我始终认为能够依靠自身努力解决的都是小问题,教育学生们亦是如此。经过多年的研究学习,由此产生了很多建设性的想法,这就需要一个平台,因此,争做学科带头人,积极与国内国外的专家学者进行沟通交流,均是为了开拓平台的途径。对于当时部队的文职和军官是分开管理的现状,我毅然选择了业务研究方向的文职工作。并且,在申奥成功后,我有幸结缘地坛医院时任院长毛羽,顺理成章的来到这家医院就职。
2002年~2009年期间,从部队这个大学校转业的军官多达50万人,从中选出了158名优秀人才,我有幸于2009年被评选为“全军模范军转干部”。作为一名中层干部,我尽职尽责,但是我有一些更广阔的想法:“需要借助一个平台,以密切结合本专业的发展。更希望可以为地方百姓做出更多的贡献。
自2004年12月1日,转业到地坛医院,经过几年的努力,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三所大学的博士、博士后流动站建立起来,上百名研究生流动于医院中。对于国际学术会议,我对此锲而不舍,从第二届开始连续举办了六届国际学术会议,这样的学术交流平台是有必要存在的。而且国际交流会议的平台,发展到现在也相对成熟了。
多种措施带动学科发展
【主持人】近年来,除了培养高素质人才医师,您带领地坛医院还积极开展与国际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升地坛医院在全国学科中的地位,奠定了地坛医院在全国200多家传染病医院中的统帅地位。请您详细谈谈采取了哪些措施?
【成军】除了教学和国际会议,医院如果要提高档次和学术影响力,我们还需要办学术期刊。虽然这在当时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自2007年,我们开始创办了第一份杂志《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2009年,出版了第二份杂志《中国肝脏病》;2012年,我们又创办了全英文版的杂志,有两年的数据已经可以进入核心期刊,我们的英文杂志质量是很高的。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为中国的感染病学科提供一个发表国际论文的平台,我们相信自身具有这样的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共有200余家传染病医院,为了提高地坛医院在传染病领域的医学地位,确立北京地坛医院医学界前沿的权威。我们在全国每个省选3家医院组成合作医院,共同建立了“百家传染病医院联合体”。比如在安徽皖北,我们选择蚌埠传染病医院;在皖南,选择芜湖传染病医院;加上合肥的传染病医院,安徽共三家。有的省份会多一两家,各省不是平均的。目前,这100家传染病医院的院长、专家,我们都成了好朋友,这时再组织个学术会议已不是难事。
我们通过培养研究生、召开国际会议、创办学术期刊,以及建立100家传染病医院联合体等几个方面的努力,来提升地坛医院在全国学科中的地位、在学科中的影响力,甚至在全球的影响与权威性。发展至今,这一市场推广策略是非常成功的。据了解,在复旦大学医院排行榜中的200多家传染病医院中,地坛医院连续三届位居传染病医院中的第一,且具有稳居第一的自信。
目前,我担任地坛医院副院长,兼任肝病中心主任,负责三个病区150张床位;同时兼任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可以充分发挥业务方面的优势。用学术建设,以及特色学科优势等来提升地坛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大型的政治和公益活动也是我们发展的平台,温家宝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等都视察过我们医院,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人们通过这些方面,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地坛医院。
多年来开展的各项工作,均经过深思熟虑逐步地推进。无论面对怎样的问题或者困难、阻碍,我都将其作为自身的兴趣,始终如一地钻研其中。在我看来,一个综合的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对国内外的专家同行、传染病类医院、患者之间的交互是综合的影响。
对于很多细节的问题,例如:出版学术期刊,我们有实力去组织专家学者,共同撰写指南,达成专家共识,文章源源不断地在杂志上发表。在我看来,社会上存在两种影响,一是上下级的影响,二是商业的影响。对于地方省会的医院,我们之间不存在上下级的关系,也没有虚伪空乏的商场交易关系,而是纯粹的学术交流。因此,我们在形成专家共识的基础上,深入到全国各个城市进行学术巡讲,严格按照全国道德模范的巡讲。
传染病的医生是天使中的天使
【主持人】您的名言“医生是天使,传染病的医生是天使中的天使”,为何这么讲?有什么故事吗?
【成军】在全国各个城市进行学术巡讲中,我的开场白都是:“医生是天使,传染病的医生是天使中的天使。”之所以这么说,则是我认为传染病患者的主体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是社会最低层的百姓,富人患传染病的很少。作为传染病医师,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帮助社会最低层的人,这是跨时空、跨国界、跨信仰,永恒的一个主题!
举个例子,电影《罗马假日》中,奥黛丽赫本年轻时清纯靓丽的形象深入人心,而全世界人们对她的怀念则多是在其生命后期,作为国际儿童基金会的大使。奥黛丽赫本亲自去募捐了很多的钱,去给那些没有衣服穿、没有饭吃、生病的孩子,以及饱受战火创伤的孩子以爱的抚慰,这是令全人类都为之敬仰的!
因此,我们把我们的理想定位在了为基层老百姓的服务上。每个周末,我们组织专家都会到很偏远的地方去讲学,已坚持了三年。这三年中,举办了100场培训,平均一场有300位医生参加,那么共培养出了3万名基层医生。三万名医生吸收了这些权威性的知识,他的诊疗水平肯定会提高,会更客观、科学地去对待患者。这些可怜的传染病患者,不需要知道有我、有我们这个团队,以及我们这样的做法,但是他们已经受惠于这个项目,这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也因此具有一种天使中的天使的自豪感!
人才医师教育培养的要求
【主持人】我们知道,融入先进医学技术、引进高端医疗设备的同时,积极培养优势学科群体亦是贵院发展的重点方向。那么,在您看来,当前我国对于人才医师的教育培养有着怎样的具体要求呢?
【成军】攀登就像梯子一样,每个人能力有大有小、有快有慢、有高有低。在我看来,这却不仅是快与慢、高与低的问题,关键是这个梯子要搭对了墙头。如果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关心生活最艰苦的百姓们的福祉,那么这个梯子就是搭对了,是永远不会有问题的。因此,我们树立了“医生是天使,传染病医生是天使中的天使”这种崇高的信念。因为我们专业的特点,有机会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到社会最低层的人。
在我们要做的事情整个过程中,一个是学术制高点;一个是道德制高点。我们就是要做到“顶天立地”:顶天,我们行走于医学前沿,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东西,且率先开展并推广国际会议、英文杂志,成为国际感染病学会32个执行委员职位之一;立地,我们这种公益心渗透到基层的每一个角落,提高这个团队、这个行业整体的医生水平,促使他们给予老百姓更好地照顾。这是功德无量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留学回国之后,我就有一个想法:培养年轻人,培养研究生;告诉他们什么是科学,怎样去做科学,如何去评价科学,这是我很重要的理想。当时曾定下了一个目标,即培养200名研究生。这个目标还差几名就完成了。在我们资金特别紧张的时候,都不曾放弃招收硕士研究生。同时,我们还应该告诉年轻人科学的真实样貌,并正确地评价科学。一方面我从事的是医疗,要求自身以及团队做到“顶天立地”;另一方面,我还要做一位科学家。在研究生培养、学术研究领域,做分子生物学学术研究发现了100多条新的基因,这真的是值得称道的。
北京实施卫技人才队伍建设的“215”人才工程,评选20名领军人才,经过第一轮遴选评审只剩下13个人,我是其中之一。这是传染病领域中北京市的唯一领军人才,不仅在学术方面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和重视,而且要在学界内具有国际竞争力。
培养年轻人行走于科学的道路上,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最核心的问题。就我本职工作及相关的,如重视对年轻人、研究生的培养等工作做的还不够,还需努力。但我个人很享受这个过程。并不是这个过程告诉我怎么办,而是我想怎么办,并想办法把它做好。在这个过程中,领导、同事、学生都非常支持我的想法和工作。
传染病学研究展望
【主持人】作为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传染病研究所所长,最后请谈一下自身发展设想,以及对内科传染病学研究方向的展望。
【成军】对于我个人的特点,则是我具备一个很强的主导和规划观念,且具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即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就我的性格而言,这两点规划的能力与理想主义色彩还是很明确的,世俗的偏见对我没有任何影响。坚信要做的事情很多。针对内科传染病学的研究,坚持遵循其科研未来的发展方向、设想与展望,并且也将会按照最初的规划一步一步向理想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