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亲人的骨灰做成生命晶石随身携带,你会尝试吗?昨天,记者从浙江省殡葬协会了解到,该协会推广全新的骨灰处理方式——生命晶石,并通过媒体等平台,向社会推广,征集5名免费体验者(暂限定为杭州户籍的已故者)。那么,生命晶石是如何实现让亲人随身携带的呢?记者专门作了采访。
在欧美国家,不少家庭会将晶莹透明的生命晶石带在身边,或加工成饰品随身携带以纪念逝去的亲人。这项服务最早源于美国,后传入日本、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与香港等地。
什么是生命晶石?
骨灰高温熔融后晶石化
可根据逝者亲属要求定制形状
那么,这种生命晶石是怎么样的呢?
浙江省殡葬业协会工作人员陈女士告诉记者,生命晶石是骨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生命晶石在超高温下,骨灰熔融高压致密后,冷却凝结形成的晶石状圆珠。生命晶石源于骨灰但异于骨灰,虽然两者所含化学元素相同,但物质结构不同,陈女士解释,“与骨灰相比,生命晶石的容积只有原来的10%-15%,制作生命晶石的时间只需一个小时。”
“灰白色的骨灰经晶石化后,因所含微量元素的不同而颜色迥异,有的晶莹透明,犹如琥珀,有的多色交杂,犹如雨花石,有的则与普通石头相仿,很具美感。”陈女士表示。
据了解,骨灰高温熔融后选择特定形态的坩埚中予以冷却,生命晶石又可呈现不同的形状,或如佛珠,或如心形,或如飞龙、奔马等。这一点可以根据逝者亲属的要求而定制,使得深化加工后的生命晶石真正体现“纪念石”的概念。
陈女士表示,正因为生命晶石是来自于逝者骨灰,因此晶石本身既可代替骨灰安葬,也可作为逝者的一种纪念物品,晶石特殊的双重意义让它可以节地安放,也可以纪念展示。
普通百姓能接受吗?
上海去年推广生命晶石
已为200余户家庭提供服务
其实,生命晶石在中国已经开始推广,省殡葬业协会陈女士告诉记者,就在去年,上海一家生命晶石工作室已为全国21个地区200余户家庭提供服务,服务人群七成以上为老年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去年清明节,这家生命晶石工作室的第一位顾客小孙将逝去的父亲带回了家,他带回的不是骨灰盒,而是129颗生命晶石。
“骨灰就是我们寄托先人的一个载体,只不过生命晶石是用另外一种形式展现给你,可以实打实地看见他。”小孙表示,他把父亲的晶石带回家,可以随时随地祭拜。
据了解,去年上海的生命晶石工作室在挂牌首日就有4个家庭前来预约,之后,又有来自北京的家庭前来预订,可见市民对此接受度不低。省殡葬业协会陈女士表示,生命晶石项目若推广下去,达到一定规模,自然能同其他节地生态葬一样进行分流,不仅节省了购买墓地的费用,也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