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跳得慢,医学上称为“心动过缓”,通常指心率低于每分钟60次。如果心率过慢伴随头晕、乏力或晕厥等症状,建议尽快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心脏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
正常情况下,心率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年龄、运动习惯和身体状况。运动员或长期锻炼的人,心率可能比普通人慢一些,这是心脏功能较强的表现。但如果心率过慢且伴随不适,可能是窦房结功能异常、传导阻滞或其他心脏问题导致的,需要引起重视。
心动过缓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生理性的,比如睡眠时心率自然降低;也可能是病理性的,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电解质紊乱或药物副作用。某些情况下,心脏的“电路系统”出现问题,导致电信号传导变慢,心跳也会跟着变缓。如果心率过慢导致心脏泵血不足,身体各器官可能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对于轻度的心动过缓,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比如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注意均衡营养,多吃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坚果和绿叶蔬菜,有助于维持心脏正常功能。适度运动也很重要,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可以选择散步、瑜伽等低强度活动。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开具药物或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帮助调节心率。
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心率过慢,可以先自测脉搏,记录心率和症状,为医生提供参考。同时,避免自行服用药物,尤其是可能影响心率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定期体检也很重要,尤其是中老年人,可以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