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恐水、恐风、吞咽困难、精神异常等,一旦发病几乎100%致命,需立即就医。狂犬病的症状通常分为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三个阶段,早期症状可能被忽视,但病情进展迅速,需高度警惕。
1、前驱期症状
前驱期通常持续2-4天,患者可能出现低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类似感冒的症状。部分患者会在被咬伤部位感到麻木、刺痛或瘙痒,这是病毒沿神经扩散的早期表现。此时,患者可能尚未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但若近期有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史,应立即就医。
2、兴奋期症状
兴奋期是狂犬病的典型阶段,患者会出现恐水、恐风、吞咽困难等症状。恐水表现为对水声、水流甚至饮水产生极度恐惧,吞咽困难则导致无法正常进食或饮水。患者还可能表现出极度兴奋、焦虑、幻觉甚至攻击性行为。这一阶段病情进展迅速,需立即隔离并接受专业治疗。
3、麻痹期症状
麻痹期是狂犬病的最后阶段,患者逐渐从兴奋状态转为麻痹状态,表现为肌肉松弛、呼吸困难、昏迷等。此时,病情已无法逆转,患者通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狂犬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预防和干预。
预防与治疗建议
狂犬病的预防至关重要。若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应立即用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并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疫苗接种分为暴露前预防和暴露后预防两种,暴露后预防需在咬伤后24小时内开始,按0、3、7、14、28天的程序接种5剂疫苗。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流浪动物,定期为宠物接种疫苗也是预防狂犬病的重要措施。
狂犬病一旦发病,几乎无法治愈,因此早期预防和及时就医是关键。若出现疑似症状,尤其是近期有动物接触史,务必立即就医,切勿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