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医学名词解释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全身性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其核心机制是凝血系统过度激活,导致凝血因子消耗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紊乱。治疗需针对病因,同时纠正凝血异常。

遗传因素:DIC的发生可能与某些遗传性凝血障碍有关,如抗凝血酶缺乏症或蛋白C、蛋白S缺乏症。这些遗传缺陷会增加血液凝固的风险,从而在特定条件下诱发DIC。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及早发现潜在风险。

环境因素:感染、创伤、手术、恶性肿瘤等外部因素均可诱发DIC。例如,严重感染如败血症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激活凝血系统。创伤或手术导致的组织损伤也会释放促凝物质。预防DIC的关键在于控制原发病,如及时抗感染治疗或减少手术创伤。

生理因素:妊娠、肝硬化等生理或病理状态可能增加DIC的风险。妊娠期间,凝血系统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因胎盘早剥或羊水栓塞诱发DIC。肝硬化患者因肝功能受损,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可能加重凝血功能障碍。针对这些情况,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必要时进行干预。

外伤:严重外伤或烧伤可能导致大量组织因子释放,激活凝血系统,进而引发DIC。对于外伤患者,早期止血和补充凝血因子是预防DIC的重要措施。

病理因素:DIC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或严重肝病。这些疾病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凝血系统,导致DIC的发生。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同时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或补充凝血因子如新鲜冰冻血浆以纠正凝血异常。

DIC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需及时诊断和治疗。通过控制原发病、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和预防并发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对于高危人群,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并采取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