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取消特需服务”是应有之举

继上海公立医院剥离特需医疗服务后,北京市卫计委也决定削减公立医院特需服务,并纳入绩效考核。江苏省一直严格遵循原卫生部医改方案中“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10%”的要求,专门要求县级公立医院取消特需病房床位费、高级专家诊疗中心专家门诊(会诊)诊查费两项特需医疗服务项目。

赚钱的事情都是有吸引力的,特需服务即是其中一种。但一个社会不是每个机构都适宜按照商业思维,只选择做最赚钱的事情。比如,政府决定做什么项目就不应该以自己能不能赚钱作为决策出发点。否则,一旦政府成为商业机构,必将伤害到公共利益。公立医院也一样。

更为关键的一点是,特需服务势必会破坏社会公平。公立医院本应让每个人享有一种同等的医疗服务待遇,而特需服务则意味着公共资源为少数人服务,无形中伤害到多数人的利益。如此公众对公立医院办特需服务极为反感。但在商业利益的刺激下,一边倒的舆论并不能阻止公立医院上马这种高端项目的野心。

近年来,各地公立医院提供高端特需服务已呈愈演愈烈之势。几乎所有的三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都开设了特需服务。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婴医院,只要愿意消费3000元一天的“五星级产房服务”,入住的孕产妇就可以“随便点医生”。在优质医疗资源本就紧张的局面下,推出这种专供服务实在不得人心。

在两种意见“打架”的前提下,管理者的态度尤为重要。一旦放开,公立特需服务很有可能向高端昂贵的方向前进。庆幸的是管理者选择了理性。“公立医院取消特需服务”是管理的进步,意味着公立医院回归到正确轨道上来。特需服务应当留给民办医疗机构,公立医院应该保障基本医疗,成为降低医疗费用的主力军,而不是沉浸在和民营医院争夺特需医疗服务市场上。

只有把更多的医疗特需服务留给社会力量来办,才能吸引来更多的办医力量,最后形成一种多格局的竞争局面,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服务需求,并且在竞争中实现价格的合理化和市场化。如果所有的医疗服务都被公立医院大包大揽,垄断将愈加固化。公立医院变成高大全的航空母舰,单一的垄断供应模式下,对公众而言并不是好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