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公安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通过人防、物防、技防三级防护体系构建“平安医院”,以防止恶性“医闹”。其中规定,保安员数量应当遵循“就高不就低”原则,按照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的3%或20张病床1名保安或日均门诊量的3‰的标准配备。
在恶性伤医案件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加强医院安全防范已成当务之急。站在不同的立场以及时下的信任语境下,公众的抵触与不满也不难理解。尽管网络跟帖中,大部分人都认为这种做法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但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但从现实层面来说,即便是治标也很必要。因为医患关系的改善,首先要给医生最基本的人身安全保障,给医院可靠的秩序保障,如果这个基础要件都没有,无异于在助长暴力,其结果必然是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有调查显示,近40%的医务人员因暴力伤医事件的逐年递增而有过放弃从医的念头或计划转行,而大量医学毕业生,宁可转行也不愿意从事医务工作。在医务人员本就紧张,医疗资源难以为继,医疗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的情况下,若是这种状况不能得到改变,那么情况将会更加糟糕。而改善医患关系,实现根本治理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若不能解决面上的问题,那么必然危及问题的根本解决。
没有“标”的治理,也就难以实现“本”的解决,从这一点来说,加强医院安全防范并非本末倒置。公众担心的是,对于解决时下的医闹现象,若是采取安保升级的措施,可能会造成“暴力对暴力”的升级。而近年来,医院的安保措施越来越严,比如或请司法副院长,或设立警务室,或进院过层层安检,但医患关系却日益紧张,这就要求在强化安全的同时,必须尽快触及核心与实质,从解决医患关系最集中的诉求入手,消除彼此的对立,达成基本的信任,暴力倾向才会得到有效遏制。
解决医患矛盾,严防之下更需宽容疏导。此间有两个层次的要求:一是治标之法,要从微观层面抓好现有医疗资源的挖潜,不断优化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打造让公众满意的医疗服务。二是治本之法,要从宏观层面加强医疗改革的步伐,不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改革收入分配体系,建立矛盾纠纷仲裁和处理机制,让公众真正能够看得起病,诉求能够有畅通的解决渠道。
治标不易,治本更难。对公众来说,尤其担心相关部门被治标之法所蒙弊,从而在治本时决心不够、行动不快,既错过了时机,又累积了矛盾。相比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当下的医患矛盾,构建真正的和谐关系,是政策层面无以回避的现实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