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硬膜下血肿通常由头部外伤引起,常见于交通事故、跌倒或暴力撞击等情况下。其核心原因是头部受到外力冲击,导致脑表面的血管破裂,血液积聚在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形成血肿。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护理。
头部外伤:急性硬膜下血肿最常见的原因是头部外伤。交通事故、高处坠落、运动损伤或暴力袭击等都可能造成头部剧烈撞击,导致脑表面血管破裂。外力冲击会使脑组织与颅骨之间产生剪切力,损伤桥静脉或其他血管,血液流入硬膜下腔,形成血肿。
血管脆弱性:部分人群由于血管脆弱性较高,更容易发生硬膜下血肿。例如,老年人因血管弹性下降,轻微外伤也可能导致血管破裂。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或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的患者,出血风险显著增加。
病理因素:某些疾病也可能增加硬膜下血肿的风险。例如,高血压患者血管压力较高,外伤后更容易破裂出血。脑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等疾病也可能在受到外力时引发血肿。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对于血肿较小、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减少出血。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预防外伤后癫痫发作。手术治疗:对于血肿较大、症状严重的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通过开颅手术直接清除血肿,缓解颅内压。钻孔引流术:在颅骨上钻孔,引流积血,适用于血肿较局限的情况。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微创手术,减少创伤,加快恢复。康复护理:术后康复至关重要,包括:物理治疗:帮助恢复运动功能,预防肌肉萎缩。语言治疗:针对语言障碍患者,恢复语言能力。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心理健康。急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严重的头部损伤,及时就医是关键。通过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和康复护理,大多数患者能够获得良好恢复。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头部外伤,是预防硬膜下血肿的重要措施。